新華社蘭州7月10日電(記者張玉潔)記者7月10日從樊錦詩從事敦煌文物工作60年座談會上了解到,,樊錦詩在繼捐資1000萬元支持敦煌學研究后,再次捐資1000萬元用于敦煌文物事業(yè)和急需人才培養(yǎng)。會議宣布,一顆國際編號為381323號的小行星被命名為“樊錦詩星”。
樊錦詩在會上發(fā)言,。新華社記者張睿攝
樊錦詩今年85歲。1963年,她從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yè)畢業(yè)來到敦煌莫高窟,,至今已從事敦煌文物事業(yè)整整60年,現為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
“樊錦詩全身心投入敦煌文物事業(yè),,不僅在敦煌石窟考古和文化遺產管理方面取得了重大學術成就,,而且?guī)ьI莫高窟人在文化遺產科學保護、有效管理利用方面走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道路,,促使敦煌石窟保護從搶救性階段邁向科學保護階段,。”敦煌研究院院長蘇伯民說,。
“敦煌塑造,、成就了我,沒有敦煌也沒有我的今天,。各項殊榮遠遠超出對我個人的表彰,,榮譽應該屬于敦煌研究院、屬于甘肅省,、屬于中國文物界,。”樊錦詩說,,“服務敦煌是我終生的夙愿,。”
今年,,樊錦詩將她獲得的“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獎金,以及個人積蓄共計2000萬元捐出,。一半已贈予北京大學教育基金會,,以支持北京大學敦煌學的研究,開展相關的學術研究,、人才培養(yǎng),、國際交流。當日,,她將另一半捐贈給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用于推動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弘揚事業(yè)發(fā)展以及急需人才的培養(yǎng),。
國家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解冰(右)為樊錦詩(左)頒發(fā)捐贈證書,。新華社記者張睿攝
會議宣布,,一顆國際編號為381323號的小行星被命名為“樊錦詩星”。該小行星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發(fā)現,、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準命名,。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發(fā)布的公報認為,樊錦詩為中國石窟考古與保護做出了重大貢獻,構建了“數字敦煌”和綜合保護體系,,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提供了范例,。
“樊錦詩星”模型及證書。新華社記者張智敏攝
當日,,樊錦詩從事敦煌文物工作60年座談會在甘肅省敦煌市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