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貨幣基金幾乎無風險和穩(wěn)定收益的特征,自然引發(fā)普通投資者的強烈追捧,。以余額寶為例,,其7日年化收益率相對銀行活期利率和一年期定存利率均有明顯優(yōu)勢,即便當前銀行將定期利率上浮,,亦難以與貨基收益比肩,。特別是2017年以來,相對一年期定存2%的收益差值,,貨幣基金自然是吸引了更多的粉絲,。
利息收入仍挑大梁
銀行收入主要是以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構(gòu)成,雖然近年來銀行業(yè)一直強調(diào)完善收入結(jié)構(gòu),,擴大非利息收入占比,,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有一定效果,,但利息收入仍然挑大梁,。從四大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來看,不同銀行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農(nóng)業(yè)銀行非息收入占比最低,,當前僅占25%左右,其余三大行基本持平,,當前維持在33%左右的水平,。
銀行凈息差持續(xù)收窄
在利息收入占比并未見明顯下滑的情況下,近年來四大行凈息差卻持續(xù)走低,。隨著普通民眾理財意識的增強,,及利率市場化的推進,相比于2014年,,當前四大行凈息差普遍下降了0.7%左右,。除中國銀行凈息差偏低外,其余三大行凈息差基本在2.2%左右,。
凈利潤流失近千億
假設(shè)沒有貨基分食銀行存款這塊蛋糕,,當前4萬億貨基的增量回流到銀行體系,,若以2.2%的凈息差計算,將獲利880億,,考慮到競爭者的消失凈息差的回升,,獲利將超過千億。
當然,,這一切都只是假設(shè),,歷史沒有如果,雖然銀行的盈利相對減少了,,但這部分收益最終都回到了普通投資者的口袋,,這難道不是最好的結(jié)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