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異的CBD地區(qū)。
90年代的CBD地區(qū),。
80年代的CBD地區(qū)。
2006年改建前的北京南站。
2011年改建后的北京南站。
市民在參觀“時光如煙,古都巨變”輝煌四十年影像記憶展覽。北京日報記者潘之望攝
北京日報訊(記者陳雪檸)從建國門到復興門、從前門到永定門,、從金融街到中央商務區(qū)……同樣的位置,不同的年代,,今昔對比的圖片生動再現(xiàn)了古都北京的發(fā)展史,。北京市城市建設檔案館正在舉辦為期兩個月的“時光如煙,古都巨變”輝煌四十年影像記憶展覽,。據(jù)了解,,此次展出的1000余張圖片大多為首次展出,為歷年對社會公眾展出聲像檔案數(shù)量最多的一次,。
“長安街是北京市區(qū)的東西軸線,。新中國成立后,以天安門為中心不斷規(guī)劃,、完善長安街,,其范圍東起建國門西至復興門,成為首都的中心,。從上至下,,大家看到的這四幅立面長卷分別是1953年西單到府右街路北的街景,1955年長安街拓寬改造后西單至東單路北,、路南的街景,,以及2003年后長安街的新貌?!痹谑谐鞘薪ㄔO檔案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觀眾可以在珍貴的老照片中看到上世紀50年代有軌電車的交通亭,、洗染工廠,、國營電器零售店等具有時代特色的建筑設施和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流。
除了長安街的立面照片,,展廳的長桌上還擺放著西單北大街從長安街路口到豐盛胡同的兩幅照片長卷,,分別于1955年和1991年拍攝。在今昔對比中看到,,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城市建設和街道風貌不斷發(fā)生變化,但古城風貌仍存,。
此次展覽展出面積約為500平方米,,分為3大區(qū)域,即新中國成立初期老街片立面長卷展示區(qū),、同位置新舊對比變遷照片展示區(qū),、歷史視頻資料觀摩區(qū),。內容涉及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城市道路,、立交橋,、火車站、文化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商業(yè)金融、居民住宅等10多個領域80余組照片資料,,展出的圖片總數(shù)達1000余張,。
1954年的東單菜市場,原址上建起了如今的東方新天地購物廣場,;1955年天橋南大街簡陋破敗的民居,,如今變成了規(guī)整敞亮的新民居。此次展覽圍繞“檔案見證改革開放”的主題,,以首都北京新中國成立以來所取得的城市規(guī)劃建設成就為主要展示內容,,將館藏珍貴的聲像檔案資料和社會征集相結合,通過展示反映北京不同年代的標志性建筑及風貌變遷的老照片,。特別是長安街和中軸線歷史街片立面長卷,,從城建檔案的視角展示了北京城市發(fā)展更新的印跡。
據(jù)悉,,此次展出的新老照片大多由老一輩首都城市規(guī)劃建設工作者提供,。值得關注的是,這些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老照片全部出自原始膠片或原版膠片數(shù)字化掃描,,清晰度高,,記錄內容真實、生動,,多角度還原和展示了首都改革開放的輝煌巨變,。
除了圖片資料,在歷史視頻資料觀摩區(qū),,還將播放攝制于上世紀50年代的《北京建設中》規(guī)劃建設成果紀錄片,,奧運工程建設專題片《奧運新建、改建工程》,,反映首都城市化建設進程專題片《北京市城鄉(xiāng)結合部50個重點村規(guī)劃建設紀實》《北京地鐵六號線規(guī)劃建設紀實》,,榮獲魯班獎工程的《國貿(mào)三期》《國家體育場》等,多方面呈現(xiàn)北京改革開放40年來所取得的創(chuàng)新成就,。
“我們希望通過這些豐富的影像資料,,引導社會公眾走進歷史,關注古都風貌的合理保護和利用,共同去欣賞,、研究和守護這座古都的城市文化,。”市城市建設檔案館相關負責人介紹,,展覽6月9日已正式開始,,展出期間,個人參觀無需預約,,即可免費參觀,;10人以上的集體參觀,還可提前3個工作日電話預約講解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