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 我不喜歡吃土豆,?!?/p>
一吃,小時候的饑餓感就撲面而來,,伴隨而來的還有胃部發(fā)酸,,想想都難受,。
但是,我很喜歡土豆,。
這兩者并不矛盾,。
你們稱呼它為土豆,專家們說它是馬鈴薯,,我們本地人更喜歡稱呼它為洋芋,,于是本地流行一句順口溜,定西有三寶:洋芋,、土豆,、馬鈴薯。
我和它打了幾十年交道,,以后還將繼續(xù),,生活中的很多變化,都與土豆有關,,我見證了定西土豆的“變形記”,,土豆也見證了我們一家生活的巨變。
【一】救命薯
張壽和父親張富清、侄子張文斌,。
我叫張壽,,生于1967年。從我記事起,,每天下午,,奶奶總會煮一大鍋土豆,大的人吃,,小的豬吃,,全家七八口人,第二天的早飯和中飯全是土豆,。
每天上學,,包里背的干糧就是兩個水煮的土豆,。
雖然吃了會難受,但不吃,,饑餓更難忍受,。
現(xiàn)在回想小時候,關于吃的,,大概就是兩件事:吃了很多土豆以及吃不飽肚子,。
家鄉(xiāng)定西流傳著一句話:“山是和尚頭,溝里沒水流,,十有九年旱,歲歲人發(fā)愁”,,唱盡了家鄉(xiāng)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劣,。
我們這里是干旱地區(qū),春夏少雨缺水,,那時候家里要種將近40畝田,,種小麥、小米,、蕎麥,、豌豆、扁豆,、甜菜,,土豆等,全是旱地,,靠天吃飯,,收成都不怎么樣,唯獨生長周期較長的土豆產量可以,。
所以每年計劃種植的時候,,父親張富清都會說,土豆是必須要種的,。
土豆真的算是家里的救命糧,。煮著吃、炒著吃,、炸著吃,,逢節(jié)日時的吃法最令人懷念:將土豆煮熟,剝了皮,、搗碎,,隨后將胡麻炒熟、碾碎,,攪拌到一起,,一紅一白,,那叫一個香。
現(xiàn)在很少有人這么吃了,,我雖然不愛吃土豆,,不過這種吃法,我還是有點懷念,。
1988年,,我和二哥一家搬遷到甘肅張掖市高臺縣(編者注:20世紀80年代,國家開展“三西”【甘肅的定西,、河西和寧夏的西海固】扶貧),,相比家鄉(xiāng),這里地勢開闊,,有水源,,開始逐漸能吃飽肚子了。
【二】溫飽薯
在張壽的記憶中,,小時候靠天吃飯,,地里的莊稼長的都一般,唯獨土豆能讓一家人感受到豐收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