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文化最基本的承載體。回歸后香港的“普通話”教育滲透進社會肌理,。和語言相比,,貨幣是另一種無聲符號。在這個國際金融中心,,人民幣開始在市民生活中被廣泛使用,。如今,,以微信、支付寶為代表的網絡支付也在香港落地,。
……
20年時光如梭,。文化,這個世界上最無形卻又最堅韌的東西,,把香港與內地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
2009年,通過粵港澳三地共同努力,,粵劇成功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13年,粵港合作促成舞劇《清明上河圖》赴北美演出,,千年前的汴京繁華跨越歷史與地域再現(xiàn)國際頂級舞臺,,成為兩地合作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一次生動實踐。
2014年,,香港“中國文化研究院國際文化交流中心”項目落戶河南漯河,,該中心建成后的主要功能,是定期舉辦“中原論壇”,,吸引全球各地的中華文化研究者前來參加,,雙向交流。
2017年3月16日,,中華文化產業(yè)國際聯(lián)合會在香港成立,。執(zhí)行會長王俐介紹說,聯(lián)合會將持續(xù)推動各類文旅項目的策劃實施,,舉辦國學論壇講座,,以及各種形式的中外文化產業(yè)相關活動,力促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走出去,。
回歸二十年,,文化的影響力已經塑造出一個新香港,它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就是習近平多次強調闡釋的“文化軟實力”,。從廟堂之高到江湖之遠,從藝術殿堂到勾欄瓦肆,,無數(shù)細節(jié)共同勾勒出一個宏大的歷史主題:香港文化與內地文化同根共榮齊發(fā)展,,已匯聚成新的河流,將在新的歷史長河中奔騰出海,,不懈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