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biāo)題:載酒攜琴過野橋 跟著古人去踏青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在《詩經(jīng)》中有這樣的描寫,,說的是明媚的春光中,,花草樹木生機(jī)盎然,鳥兒盡情地賣弄歌喉,,女子來到戶外,,悠閑地采擷香蒿。
據(jù)記載,,早在春秋時期,,春天里的人們就會結(jié)伴外出,到水邊游玩,、沐浴,、祭祀、宴飲等,,后來還流行曲水流觴的游戲,。在《國風(fēng)·鄭風(fēng)·溱洧》中有“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蕑兮”的描寫,就是講青年男女在溱水和洧水邊春游的情景,。后將三月初三定為上巳節(jié),,俗稱“三月三”。
字里行間現(xiàn)春意——
古人寫“踏青”的詩詞多
在古人的詩詞中,,我們能感受到他們的春游踏青之趣:從白居易《春游》一詩中的“上馬臨出門,,出門復(fù)逡巡?;仡^問妻子,,應(yīng)怪春游頻”可以看出,頻頻外出踏青的白居易受到了妻子的責(zé)怪,,他卻回答說:“逢春不游樂,,但恐是癡人?!币馑际?,春天里不外出踏青游玩,恐怕是個傻子吧!
千騎試春游,。
小雨如酥落便收,。
能使江東歸老客,遲留,。
——宋·蘇軾宋代的蘇軾也寫有不少關(guān)于春游踏青的詩句,,在他的《和子由踏青》中,前兩句就是“東風(fēng)陌上驚微塵,,游人初樂歲華新,。”東風(fēng)在田間的小路上驚起了微塵,,游人們來到郊外感受著春天的喜悅與美好,。其弟蘇轍在《踏青》一詩中也有“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的句子,,可見這兄弟二人都很喜歡結(jié)伴踏青,。
宋明時期的踏青詩詞數(shù)不勝數(shù),佳句亦是頻出:在“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筆下,,同樣描寫過踏青,,我們從“南園春半踏青時,,風(fēng)和聞馬嘶”的詞句中可以想象出,,在風(fēng)和日麗的踏青路上車馬往來的場景;明代祝允明的“春光滿郊野,,吾獨(dú)愛西丘,。”“人生一杯酒,,又是一年游,。”也頗有畫面感和意境,;“心期此日來游賞,,載酒攜琴過野橋”則出自同為“吳中四才子”的唐寅,這攜帶著酒和琴去春游觀景,,著實(shí)愜意……
墨分濃淡著春色——
在古人的畫卷中“徜徉”
踏青出游的場景還頻頻出現(xiàn)在古代的畫作上,,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圖》是迄今存世最古的畫卷之一,也是他唯一傳世的作品,,其上還有宋徽宗題寫的“展子虔游春圖”六字,。畫卷的青山綠水間,人物或策馬或佇立或泛舟水上,,枝頭繁花綻放,,湖面上則波光粼粼,好一幅春光中的美景!
《虢國夫人游春圖》也是廣為人知的古代名作之一,,展現(xiàn)了楊玉環(huán)的三姐虢國夫人攜眾盛裝出游的景象,。正如前面所講,游春是唐朝的習(xí)俗,,以每年的三月初三為盛,。
在著名畫家傅抱石的筆下,我們也能看到春色中出游的場景,,紫金山記者曾在他創(chuàng)作的《江南春雨》上看到了綿柔雨絲,,在蔥蘢紅映中游人泛舟水面,煙雨繚繞的江南春景躍然紙上,。
而在他所繪的《李太白像》上,,則呈現(xiàn)出“行樂須及春”的詩意美,花枝下的李白舉杯獨(dú)酌,,詩人的豪放灑脫盡現(xiàn)筆墨間,。
在宋代的白釉黑花瓷枕上、明代的描金漆器上,、清代的青花瓷器上我們也都能看到古人踏青出游的身影,,他們或在山林間策杖獨(dú)行,或兩兩結(jié)伴行吟撫琴,,或三五成群“組團(tuán)”而出,,以徒步、乘舟甚至是騎驢的方式來欣賞自然風(fēng)光和感受田園的愜意,。
南京“妙處”何其多——
跟著古人去踏青
“白鷺映春洲,,青龍見朝暾?!边@是唐代李白的詩句,,知道這是他在何處游歷時所作的嗎?是冶城,。相傳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曾在今朝天宮后山設(shè)冶煉兵器的作坊,故此地被稱為“冶山”或“冶城”,。東晉時期,,丞相王導(dǎo)在冶山大興土木建別墅,名為“西園”,,這里的亭臺樓閣也成為士族名流的聚會場所,,據(jù)《世說新語》記載,,王羲之和謝安曾共登冶城,,遠(yuǎn)眺風(fēng)景。
到了唐代,,李白游覽此地并寫下了《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另外,,劉禹錫在《金陵懷古》中也有“潮滿冶城渚,日斜征虜亭,。蔡洲新草綠,,幕府舊煙青”的詩句。宋代,,王安石、蘇軾和陸游等大家也都曾游歷于此……
歷史上,,今朝天宮所在地遍布著文人墨客們游覽尋訪的足跡,。
如今的朝天宮內(nèi),,玉蘭花香,、綠樹掩映、古韻悠揚(yáng),,是人們踏青春游的好去處,。
“水照傾城面,柳舒含笑靨,。”這是清代吳敬梓筆下的春景,,他所寫的正是秦淮河畔桃葉渡附近的景色。這個時節(jié)的秦淮河畔柳絲掩映,,畫舫往來于春水碧波上,,也是人們出游休閑的好去處。倘若你從桃葉橋進(jìn)入秦淮河北岸,,寫有“古桃葉渡”字樣的碑坊便呈現(xiàn)在眼前。一旁栽種有桃樹,,此時正值桃葉嫩綠,,粉色的花朵已密布枝頭,。走累了,,沿河的一些地方還設(shè)有座椅可品茶賞景。
“有此妙處,,何必西湖,?!眲t出自清代的魏源之口,,這個“妙處”指的是有著“南京小西湖”美譽(yù)的烏龍?zhí)丁?/p>
烏龍?zhí)段挥诔俏髑鍥錾降臇|南,歷史上,,這里曾被稱為清水大塘,、芙蓉池。傳說晉代時潭中有四個泉眼,,常年噴涌不息,,有一日忽現(xiàn)4條烏龍繞著泉眼戲水,,烏龍?zhí)兑虼硕妹_@里也因花木繁茂,、亭臺錯落,,被譽(yù)為“西城之冠”,周邊更是人文薈萃之地,。唐代時顏真卿曾在此放生,,清代時兩江總督陶澍曾贊嘆:“烏龍美景,秀色可餐,?!痹陉愒r紱撰寫的《石城山志》中有“沿堤種以桃柳,春時風(fēng)景尤佳,,真不愧為小西湖之目也,。”
東郊的紫金山和玄武湖山水相映,,唐代的李商隱,、宋代的王安石等人都曾寫下過關(guān)于它們的詩句。還有江寧的牛首山,,春天景色宜人,,歷史上就曾是人們傾城而出,踏青游玩的勝地,,有著“春牛首”之說……
在南京,,適合踏青春游的去處真是數(shù)不勝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