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臺前"外長"坦言:所有臺"友邦"都想和中國大陸建交)
圖為臺灣地區(qū)領導人蔡英文,。(來源:中時電子報)
海外網8月23日電 中美洲國家薩爾瓦多21日宣布與臺當局“斷交”,,這已經是蔡英文上任2年來“斷交”的第5個“友邦”,,臺當局“友邦”僅剩17個,。曾駐中南美洲的臺外事部門前負責人歐鴻煉指出,臺當局所有“友邦”都想與中國大陸建交,,臺當局“斷交”危機處處都在,,薩爾瓦多“斷交”很可能引發(fā)骨牌效應,這體現出美國在拉丁美洲的影響力已現式微,。
臺學者:“扈從美國”成臺當局對外關系的全部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23日在香港中評社刊文表示,,蔡英文當局上任以來已經失去5個“友邦”,,也無法參與多個國際組織,蔡英文的涉外政策到底是什么?她有在想挽救“邦交”,,還是早已下定決心“一面倒”向美國?
張亞中表示,,目前絕大多數國際社會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因此在主權方面,,大陸享有被國際社會認同的“結構性力量”,“一個中國”是臺當局涉外空間的“天花板”,。而在政經實力上,,大陸正在形成全球經貿戰(zhàn)略布局,臺灣原“友邦”選擇與大陸建交,,并非出于所謂“金援”,,而是希望參與大陸在該地區(qū)提供的整體合作結構,非洲即是一例,。
張亞中認為,,簡單來說,臺當局面對兩個“結構”限制,,一是國際社會所接受的“一個中國”結構,,二是大陸經貿力量形成的結構壓力,。第一個結構屬于政治法律性,第二個結構則隨著大陸的經貿力量成長而更增強,。在這兩個結構下,,臺當局要憑借己方的力量“突圍”只會越來越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