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春走基層】白求恩醫(yī)療隊駐扎過的太行深處有位“新愚公”
“車谷砣,把天摸,。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边@里邊的車谷砣,,是河北省石家莊靈壽縣南營鄉(xiāng)的小村莊。地處太行山深處,,4個自然莊69戶人家,,2012年時人均收入不到800元,是有名的深度貧困村?!败囯y走,,路難行”,路是制約這個山村發(fā)展的最大瓶頸,。村黨支部書記陳春芳帶領村民們不等不靠不要,,劈山修路,壘塘筑壩,,發(fā)展旅游,,硬是將昔日的“貧困村”變成了“小康村”,被鄉(xiāng)親們稱為“太行新愚公”,。
進入農歷臘月,,靈壽縣南營鄉(xiāng)車谷砣村的村民都開始忙著過新年了,但在距離村口幾百米之外的工地上,,村黨支部書記陳春芳還在和大伙一起,,忙著打通村子的最后幾百米路。
靈壽縣南營鄉(xiāng)車谷砣村村黨支部書記陳春芳:現在上面還有500米的迎賓大道,。
記者:還剩500米了,?
靈壽縣南營鄉(xiāng)車谷砣村村黨支部書記陳春芳:對,還有500米,,正在最后沖刺,。
陳春芳是土生土長的車谷砣村人,前些年他在縣城做起了煤炭生意,,曾經是個年收入四十多萬的小老板,,也是村民們眼里的“能人”。2012年,,村兩委班子換屆選舉時,,他瞞著家里人,硬是被村民們請回了村,,并全票當選村黨支部書記,。
記者:好不容易從大山里走出去了,為什么還要回來,?
靈壽縣南營鄉(xiāng)車谷砣村村黨支部書記陳春芳:我是從大山里走出的孩子,,從小在大山里長大,知道鄉(xiāng)親們多么苦,,多么不容易,。
陳春芳說,有一次村里一位70多歲的老太太來縣醫(yī)院看病,,繳費的時候老太太掏出了自己所有的積蓄,。
靈壽縣南營鄉(xiāng)車谷砣村村黨支部書記陳春芳:我給她數了數,,不到128塊錢,在醫(yī)院做個CT就是180塊錢,。
老太太看病的事給了陳春芳很大觸動,,這也是他堅持回鄉(xiāng)的初衷。車谷砣村山高林密,,抗日戰(zhàn)爭時期就曾是晉察冀邊區(qū)的后方基地,白求恩醫(yī)療隊,、抗大二分校都曾駐扎在這里,。然而,這里溝壑縱橫的山路就像一堵墻,,將投資商和游客拒之山外,。
靈壽縣南營鄉(xiāng)車谷砣村村黨支部副書記李建設:成天說要想富得先修路,咱們首先要想打破咱們村的這個局面就得先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