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lián)播):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川縣的星火村,,是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誕生地。曾經輝煌的星火村隨著上世紀末的“外出務工潮”,,村里一片蕭條,,出現(xiàn)很多貧困戶。近年來,,他們依托黨的脫貧攻堅好政策,,采取多種形式發(fā)展生產,擺脫貧困,,讓人們又看到了生機勃勃的星火村,。
由于疫情防控要求,佳木斯市星火朝鮮族鄉(xiāng)星火村在近六個月以來,,召開了第一次村民大會,。
星火村是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上世紀50年代,,通過發(fā)展集體農業(yè)曾經一度輝煌,。但后來隨著“外出務工潮”出現(xiàn),村里90%以上的村民都到外地打工,,集體經濟逐漸萎縮,。2017年,村里留下的40多戶中,,有22戶是像李泰玉家這樣的貧困戶,,家庭年收入不足3000元。
“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如何讓村里人在小康路上不掉隊,,崔哲俊和村委會左思右想,制定了“脫貧三步走”:第一步就是在2017年,,向縣里申請光伏發(fā)電和秸稈發(fā)電扶貧項目,,每個貧困戶可以增收四千元;第二步就是成立民族食品加工廠,腌泡菜,、做打糕,,傳承朝鮮族傳統(tǒng)手藝,還增加了收入,。這脫貧的幾步走,,帶動李泰玉一家的收入從不到3000塊增加到去年近20000元,兩年前,,他們還搬進了村里集資建設的80多平米樓房,。
2019年,星火村22戶貧困戶已全部實現(xiàn)脫貧,,但村委會依然在貧困檔案里詳細記錄了他們目前的家庭收支情況,。
怎樣一管到底?崔書記向村民描繪奔小康的第三步走藍圖:把村里的7220畝水田流轉,,整體交給合作社耕作經營,。合作社同時出資,利用朝鮮族文化元素開發(fā)旅游,,村民占股55%分紅,。這得到了村民大會一致的同意。崔哲俊還給項目起了名字,,叫“星火莊園一號民俗村寨”,。看著項目一點點有起色,,崔哲俊心里還在惦記著另一件事,。
韓柳花是崔哲俊動員回來的第一個外出務工村民。2018年,,她將在青島經營了近10年的配菜公司做好股權分配,,回村擔任婦聯(lián)主席帶著大家開展特色種植。
如今,,星火村已經有30多位外出務工村民準備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去年3月開工的“星火莊園一號民俗村寨”已建成33棟民宿、4000平米垂釣園,,還有花苗培育和果蔬采摘項目。崔哲俊說,,項目全部建成后,,預計可實現(xiàn)年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全村增收將超過2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