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眼鏡,、眼罩、面屏,,艾山木望著眼前這個49歲的中年男人——患者的內心應該是懼怕的,,但仍保持著一份平靜。
“他是英雄,,我一定要救活他,!”艾山木默默地叮囑自己。
“你會沒事兒的,。看,,現(xiàn)在呼吸比剛來時好多了,,好好睡覺休息。我們ICU里的設備配置都是最好的,,我們守著你,!”艾山木用輕松的語氣跟他聊著。
“是啊,我們軍隊把最好的專家教授都派到火神山了,,您再堅持幾周,,肯定會好起來的!”陪艾山木一起查房的,,是女醫(yī)生王美菊,,她那溫柔的聲音總是傳遞著溫暖和希望。
“謝謝,!有你們在,,我放心。感謝你們不遠千里到我們武漢來,,感謝你們所有醫(yī)護人員,!”患者的表情釋然了,“我一定會堅持,,你們也要保護好自己,。”
第二天,,重癥醫(yī)學一科張西京主任帶領宋文強教授,、李文放教授進行聯(lián)合查房,為這名病人的診治提出了更加細化和明確的方案,。針對他已經出現(xiàn)呼吸衰竭的癥狀,,醫(yī)護人員為他進行了更精細的綜合治療?!案匾?,是精神上的鼓勵和支持?!痹卺t(yī)護小組討論時,,大家達成一致。
后來,,這名患者發(fā)現(xiàn),,只要自己沒有睡覺,不管是哪一組醫(yī)生和護士誰來上班,,都要抽空來和自己說說話,,有時是春風化雨般的鼓勵,有時甚至是“必須多吃多睡”的命令,。
一次,,他偶爾和護士說起,ICU病房24小時燈火通明,,晚上光線也挺強,,有點睡不著,。沒想到,第二天李天椒護士就帶過來一個眼罩,,說戴上可以幫助睡眠,。經過10天積極治療,3月3日,,他終于平穩(wěn)順利轉出ICU,,轉入感染一科二病區(qū)的普通病房,順利進入后期康復,。
臨走時,,他特意給艾山木打電話,表達感謝,。
原本以為自己早就對生死習以為常,,可接到這個電話,這個在ICU病房與死神戰(zhàn)斗了17年的軍醫(yī)卻忍不住熱淚盈眶,。
這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戰(zhàn)士,。他們千里迢迢而來,,為的就是一個又一個病人走出火神山醫(yī)院。
相伴
一襲征衣出長安
■火神山醫(yī)院感染三科一病區(qū)醫(yī)生
郭永博
戎裝忠于黨,,
白衣護安康,。
同仁贈錦囊,
安然歸榮光,。
2月19日,,第二批軍隊支援湖北醫(yī)療隊抵達武漢,與他們一起到來的還有一份來自西安的別致禮物——墜有粉色流蘇和綠色彩珠的平安藥囊,,系著一張卡片,,上印一首小詩:軍令急赴鄂,相攜滅疫毒,,藥囊為贈別,,倚門盼安好。
第一眼看到,,火神山醫(yī)院感染三科一病區(qū)護士李芳就愛不釋手,。她把藥囊放在枕邊,淡淡的艾草香氣,。讓人心里覺得特別踏實,。
這么招人喜愛的藥囊,是出自誰的巧手呢,?李芳和戰(zhàn)友們真想親口說聲謝謝,。李芳打聽來打聽去,才知道這是空軍第986醫(yī)院為隊員們定制的,。
原來,,第二批隊員即將出征前,醫(yī)院藥材組負責人王倩云就根據(jù)張伯禮院士藥食同源的方子,,為隊員們準備4天的中藥湯劑,。考慮到武漢一線隊員
們工作強度大,、危險大,,她又想到是不是可以做一些藥囊讓隊員們隨身攜帶。
丁香,、荊芥,、紫蘇、倉術,、肉桂,、辛夷、細辛,、白蔻仁……這個中國藥學會推薦的藥方,,有祛風散寒、芳香理氣,、辟疫去毒之功效,,可以預防呼吸道疾病,提高免疫力,,減輕焦慮,。
光有藥方、藥材還不夠,,還需藥囊來裝填,。當時小商品市場尚沒有營業(yè),王倩云跑了幾個地方都買不到藥囊袋,,這可是把她愁壞了,。藥劑科的同事們也紛紛四處打聽,最后在一個中藥鋪子找到了——老板聽說這是給支援湖北的醫(yī)療隊員準備的,,馬上把店里所存全部藥囊袋拿出來,,堅持分文不收。
接下來,,醫(yī)學工程科把處方里的藥材細細研碎,、裝袋。精美的藥囊做好了,,有心人提議為出征的勇士們贈詩一首以表心意,。難題又來了,,打印店都還沒有開張,卡片設計加工只能純手工制作——把詩歌用打印機在普通照片紙上印出來,,再一張張裁剪,、打孔、系繩,,與藥囊連綴成一體,。一針一線,“要你平安”的寓意盡在其中,。
此刻,,平安藥囊安臥隊員枕邊。隊員郭永博醫(yī)生代表隊員們即興和詩一首:戎裝忠于黨,,白衣護安康,,同仁贈錦囊,安然歸榮光,。
相信
ICU里,,有群趴著睡的人
■火神山醫(yī)院重癥醫(yī)學一科副主任
宋立強
在火神山醫(yī)院的ICU里
有一群趴著睡的人
氣短,窘迫
缺氧的瀕死滋味讓他們
即使戴著呼吸機
仍像躍出水面的魚兒
饑餓地張著嘴巴
趴著睡,!有利于病毒的清除
趴著睡,!能改善病肺的功能
趴著睡!會讓康復來得更快一些
一群裹著防護服的戰(zhàn)士日夜守護
在相互配合的眼神中
在無聲無息的汗水里
鎮(zhèn)靜,,鎮(zhèn)痛,,讓趴著睡像平時一樣深沉
打針,輸液,,讓病魔的不時偷襲難以得逞
監(jiān)護,,呵護,讓生命的通道牢固得像國門
戰(zhàn)士們沒有睡眠
就是為了他們能安睡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向火神山
戰(zhàn)士們用母親一樣的聲音
輕輕喚醒這些曾經趴著睡的人
他們的呼吸
將變得像往常一樣自由
讓他們趴著睡
將是戰(zhàn)士們心中永遠的秘密
“我什么時間能搬回去,?”查房時,,一位氣喘吁吁的老人向副主任宋立強提出這樣的問題,“管床醫(yī)生說,,我只來監(jiān)護室住兩天就回去,。”
今年75歲的邱爺爺并不清楚自己病情的危重程度:經鼻高流量儀吸入氧濃度已達95%,。
不久前,,老人住進了火神山醫(yī)院普通病房。幾天后,,病情加重轉入重癥監(jiān)護室,,成為呼吸與危重癥專家宋立強所在科室的病人。
“您再堅持一天,?!泵看尾榉?,宋立強都用這同一句話安慰著老人。這句話,,也是他說給自己聽的——一定盡最大努力調整治療方案,,盡早實現(xiàn)許諾。
然而,,老人的病情仍然發(fā)展很快,不得不進行深度鎮(zhèn)靜,、氣管插管及有創(chuàng)通氣,。即便用上了這些治療措施,老人的肺氧合功能還是達不到目標值,。
又一個治療方案在宋立強腦中快速形成:讓老人像其他3名實施俯臥位的病人那樣趴著睡,,利用重力引流作用,打開背部陷閉的肺泡,,并排出深部的痰液,,從而改善肺功能。
俯臥位,,是對醫(yī)護人員體力和技術的雙重考驗,。要把全身插滿管子的患者翻過身來,至少需要5名醫(yī)護人員小心翼翼地協(xié)同進行,,患者生命體征的監(jiān)護和重要管道的維護必須時刻不停,。
工作中的宋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