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個到20個,,他將道岔立螺栓尼龍?zhí)赘鼡Q效率提高了4倍
出生于1987年的張旭是伴隨著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一代,。
2013年,張旭退伍進入鐵路系統(tǒng),,成為保定線路車間保定南養(yǎng)護工區(qū)的一名養(yǎng)路工,。
這5年,,是中國鐵路呈現(xiàn)高速跨越式發(fā)展的5年。這5年,,復興號投入使用,,時速350公里開始運行,這5年,,從“引進來”到“走出去”,中國高鐵演繹著最為完美的逆襲,。
高速發(fā)展的鐵路對于基礎設施的養(yǎng)護和新一代養(yǎng)路工都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
5年前,初入工區(qū)的張旭對于鐵路是陌生的,,但細心的張旭在實踐中很快發(fā)現(xiàn)了某些具體工作的不足,。
“2013年10月一次天窗(專門的養(yǎng)護工人工作時間)期間,我發(fā)現(xiàn)同事用加熱法更換岔枕上損壞的尼龍?zhí)滓约皵嗾鄣牧⒙菟〞r,,時間長,,效率低,一個‘天窗點’兩個小時只能更換四五個,?!睆埿裾f。
道岔立螺栓,、尼龍?zhí)资欠€(wěn)定軌枕的重要“零件”,,對于列車安全運行至關重要。但受列車經(jīng)過時震動等因素影響,,尼龍?zhí)讈y扣,、立螺栓折斷等情況時有發(fā)生,嚴重影響著行車安全,,因為必須保證受損物的及時更換,,兩個小時只能更換四五個的效率遠不能滿足安全需要。
一套11件的“道岔立螺栓尼龍?zhí)兹〕銎鳌?。中國青年網(wǎng)記者劉喆攝
觀者有心,。回家后的張旭開始琢磨如何簡化更換程序和提高效率。
通過先后多次嘗試麻花鉆,、木工鉆等幾種不同的鉆頭,,曾經(jīng)學習過機械設計的張旭從數(shù)控銑床的原理中找到了靈感。
“利用銑刀原理,,設計階梯鉆頭,,一次便可輕松取出留在岔枕內(nèi)部的尼龍?zhí)住@梅纯劢z錐原理,,不需要拆除任何道岔零部件,,即將折斷在尼龍?zhí)變?nèi)的半截螺栓輕易取出,進而更換失效的尼龍?zhí)谆蛄⒙菟??!睆埿窠榻B說。
操作方便,、結構簡單,、效率高,、成本低,,一個天窗點能夠更換20個,,直接將效率提高了5倍以上,。
如今,,一套11件的“道岔立螺栓尼龍?zhí)兹〕銎鳌币呀?jīng)成為了保定工務段鐵路維修的必備“神器”,。
2014年,,新型“道岔立螺栓尼龍?zhí)兹〕銎鳌鲍@得路局合理化建議一等獎,2016年,,該技術獲得國家專利,。
張旭說,他是在父親身體力行的工作態(tài)度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影響下,投入創(chuàng)新工作的,。“我們干最粗的活,卻要干出最細的工作。以毫米計算,,卻保障著中國鐵路十幾萬公里的安全運行,?!?/p>
“踏入鐵路行業(yè)36年來,,
我見證著中國鐵路的跨越式發(fā)展,。
作為一名鐵路基層護路工,,
我親身經(jīng)歷著鐵路‘奇跡’不斷成真,。
如今,,
面對一件件投入一線的護路機具,,
源自心底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
我與改革開放同成長,,
也希望在改革開放的新征程中,
繼續(xù)攜手中國鐵路一同逐夢前行?!?/p>
——保定工務段保定綜合機修車間主任張立昌
“黨的十八大以來,,
中國鐵路如巨龍騰飛,,
復興號,、時速350公里,、八縱八橫……
一個個奇跡不斷上演,。
這五年,
我以父親為榜樣,,肩并肩,,
扎根實踐、立志創(chuàng)新,,
國家專利‘道岔立螺栓尼龍?zhí)兹〕銎鳌?/p>
是對我工作的肯定,,
也是我繼續(xù)前進的動力,。
我是伴隨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一代,,
也將用自己的汗水助力改革開放進行到底,?!?/p>
——北京鐵路局保定工務段保定線路車間養(yǎng)路工張旭
四十載驚濤拍岸,九萬里風鵬正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40年來,,
我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大膽地試、勇敢地改,
干出了一片新天地,。
在中國人民手中,
不可能成為了可能,。”
千里鐵道線上的護路“父子兵”的創(chuàng)新故事,,
正是中國人民干出新天地的縮影,。
父親經(jīng)歷中國鐵路改革開放40年騰飛奇跡,
兒子見證十八大以來中國鐵路巨大成就,。
步入新時代,,
一同踐行著創(chuàng)新的豪言壯語,
立足一線,、躬身發(fā)明,,
繼續(xù)為中國鐵路新時代新征程保駕護航,譜寫新曲,。
正在國家博物館舉行的《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上,,很多具有深刻歷史烙印的老物件引起人們回憶往昔的同時更贊嘆我們生活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