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wǎng)1月11日訊昨日上午,,泉州晉江紫帽山上的普照寺,,福厚老和尚的開缸儀式在此舉行,一個多月后,他的肉身將塑金身,,泉州將再添一尊肉身佛,。
所謂“開缸”,指的是佛教中的僧人圓寂后舉行的一種儀式,,包括坐缸,、封缸、開缸三個主要環(huán)節(jié),。2012年,,福厚老和尚以94歲高齡圓寂,出于尊敬,,普照寺決定以“坐缸”之禮來收斂他的遺體,,安放在普照寺祖堂東單內(nèi)室。昨日開缸后,,福厚老和尚體態(tài)依然,,眉毛、胡須隱隱可見,。
一生極其簡樸 心腸慈悲備受尊敬
泉州紫帽山普照寺住持振宇師父稱,,福厚老和尚1919年生于晉江青陽,13歲在泉州崇福寺剃度出家,,拜妙月和尚為師,。福厚老和尚日常喜靜,潛心修行,,很少與外界接觸,,心腸慈悲,備受后輩修行者尊敬,,后輩皆號之為“密行尊者”,,2012年農(nóng)歷六月初十早上7點左右,老和尚以94歲高齡圓寂,。
普照寺曾是妙月和尚練功修行的地方,,福厚老和尚后來也擔任過普照寺的監(jiān)院。在崇福寺圓寂5天后,,福厚老和尚的肉身被搬至普照寺,。由于他修為較高,普照寺決定以“坐缸”之禮收斂他的遺體,,將他以盤腿坐姿封入缸中,。
福厚老和尚往生前的十來年,都是徒弟蔣玉鳳在照顧,。蔣玉風(fēng)說,,福厚老師父一生極其簡樸,,幾十年來,每天只吃一塊豆腐和地瓜粥,,衣服也只有幾件,,能做的事情都是自己親自動手。師傅往生前一個多月,,每天只吃半碗粥,,往生十幾天前,不再吃東西,,一天喝的水加起來不超過半湯匙,。
為老和尚塑金身 預(yù)計需一個多月
昨天上午9點,開缸儀式在普照寺祖堂進行,。來自九華山的肉身佛制作服務(wù)隊的朱國勝和他的師傅,,首先將封閉的墻體敲開,后進行開缸,。
開缸后,,見福厚老和尚肉身不腐,眉毛,、胡須隱約可見,,他們將其從缸中請出后,稍微處理,,供奉于祖堂內(nèi),,供信眾瞻禮。
“福厚老和尚自三年半前坐缸,、封缸,,到今日開缸,可謂圓滿,?!敝靽鴦僖步榻B老和尚坐缸的程序,“先在缸底鋪一層石灰,,加蓋一層木炭后,,將法體盤坐裝殮其中,再填充碾碎的木炭,、檀香等,,最后再將蓋子密封起來,三年半后再開缸,?!?/p>
肉身封缸后,,安奉于普照寺祖堂東單內(nèi)室,,瓦匠將墻砌起來,,好保持室內(nèi)空氣潮濕。朱國勝說,,根據(jù)他多年來為已故僧侶坐缸的經(jīng)驗來看,,能否肉身不腐,也跟他們的胖瘦,、圓寂時間有關(guān),,一般而言,相比在高溫夏季圓寂的肥胖僧侶,,在冬天圓寂的較瘦僧侶肉身不腐的概率更大一些,。
振宇師父稱,他們正請專業(yè)人士幫忙清理老和尚金身,,后期將加貼金片,,塑金身,預(yù)計要一個多月時間,,金身塑好后,,將供奉于崇福寺和普照寺。
——【相關(guān)鏈接】——
泉州現(xiàn)存肉身佛像
肉身佛是高僧圓寂之后,,對其遺體進行防腐處理,,直接存放于坐缸之中,三年后再行開缸,。如果缸內(nèi)的高僧顏面如生,,肉身不腐,就會塑金身,,成為“肉身佛”,。在佛教文化當中,只有獲得廣泛肯定和贊揚的僧人,,才有資格在圓寂之后被鍍以金身,,成為肉身菩薩受人膜拜。
唐代以后,,佛教在福建開始興盛,,被譽為“泉南佛國”的泉州,也曾多次發(fā)現(xiàn)有肉身佛,。在多元文化交融,、多種宗教共存的泉州,佛教的“坐缸”和肉身菩薩文化也影響本地的民間信俗,,民眾把生前做過巨大貢獻,、受人敬仰的人物,以“坐缸”的方式殮葬,,并塑成金身,。
泉州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主任唐宏杰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泉州歷史上比較著名的4尊肉身佛像都是唐宋時期的,分別為泉州開元寺第二代住持袒博和尚,、安溪清水巖清水祖師,、南安靈應(yīng)寺的靈應(yīng)祖師及豐澤東海海印寺的醒世佛,但4尊肉身佛像均在動蕩年代被人為破壞,。目前,,泉州還可能存在的肉身佛像,有德化九仙山靈鷲巖寺開山祖師鄒無比,、永春蓬壺百丈巖“馬氏仙媽”及南安水頭雙靈寺一對清代姐妹“榜娘”和“瓜娘”,。
德化九仙山靈鷲巖寺:開山祖師鄒無比肉身佛
位于德化九仙山的靈鷲巖寺,寺內(nèi)有一尊鍍金佛像,。寺內(nèi)僧人介紹,,這尊佛像為唐朝高僧、開山祖師鄒無比的肉身佛像,,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
靈鷲巖寺石碑記載,沙縣人鄒無比16歲出家,云游至九仙山,建成“臨峰石室”,。無比圓寂后,他的弟子普惠法師用布將他的肉體進行包扎,,并用泥土將真身塑成金像僧人。
南安水頭雙靈寺:姐妹肉身佛
南安水頭鎮(zhèn)埕邊村,,有一座奉祀姐妹肉身佛的雙靈寺,。雙靈寺住持源悟師介紹,殿堂供奉的兩尊菩薩,,是200多年前一對高氏姐妹的真身塑像,,名叫“榜娘”和“瓜娘”。據(jù)傳,,這對姐妹生前醫(yī)術(shù)精湛,,常行善事,埕邊鄉(xiāng)人感念她們善舉濟世,,將她們坐化成佛之肉身粉塑供奉而建“雙靈寺”,。
永春百丈巖:宋代孝女肉身佛
永春縣百丈巖內(nèi),也供奉著一尊罕見的宋代肉身佛,,原名馬金英,。據(jù)傳,她在百丈巖端筑隱修煉,,采集草藥為民治病,。她的生父遭奸人陷害,,皇上降下圣旨,命她獻十八擔石乳,,以贖父罪,。馬金英為救父,,孝感動天,,從百丈巖一個石洞中掏出十八擔純正蜂蜜,保全父命,。后金英得罪皇帝,,被官兵包圍在百丈巖,官兵登上巖端時,,已見馬金英坐化于茅舍中,,神色如生。百姓感德,,將馬氏肉身裝佛奉祀,。(海都見習(xí)記者黃曉蓉吳智明海都記者呂波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