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補最后一塊“短板”
據介紹,朝鮮“北極星”系列潛射彈道導彈接連取得試射成功后,,為其配套的3000噸級導彈潛艇也日益受到關注,。韓國宣稱,這種潛艇能攜帶多枚固體燃料導彈,。外界認為,,朝鮮導彈潛艇攜帶的“北極星”潛射導彈最大射程約2500-3000公里,即便在朝鮮近海也足以攻擊遠在日本和關島的美軍目標,。在試射中,,“北極星”導彈還曾采用高彈道模式,將射程壓縮到500公里,,也可攻擊韓國目標,。如果朝鮮導彈潛艇秘密潛入韓國周邊海域發(fā)射導彈,能輕易繞過美韓反導系統(tǒng)的監(jiān)視和攔截,。俄羅斯衛(wèi)星網3日稱,,隨著朝鮮核技術的突破,一旦朝鮮為潛射導彈配上核彈頭,,導彈潛艇立即升級為“核潛艇”,。雖然它仍使用常規(guī)動力,水下機動,、續(xù)航時間和生存能力都不如海上強國的核動力導彈潛艇,,但戰(zhàn)略威懾力不容小視。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3日稱,,軍事打擊是特朗普解決朝鮮問題的最后選項,。外界猜測,如果選擇動武,,美國將出動隱形戰(zhàn)斗機和轟炸機摧毀朝鮮的主要核設施與導彈發(fā)射車,。但有分析認為,美軍這個計劃存在漏洞——作為朝鮮威懾力的組成部分,,朝鮮導彈潛艇一旦離港出航,,其行蹤就很難持續(xù)跟蹤,隱形戰(zhàn)機對水下目標暫時還無能為力,。這次美日韓首次舉行反潛演習,,顯然就是試圖補全這塊“短板”:反潛戰(zhàn)是美日海上力量的拿手強項,而韓國海軍作為“地主”,,對于周邊海域更為熟悉,,如果能實現三國反潛力量的有效整合,,對于追蹤躲過美軍第一波攻擊的朝鮮潛艇行蹤自然大有幫助,。
美韓兩棲登陸直指平壤
與此同時,,在韓國東南部浦項的海岸,美韓“鷂鷹”聯合演習也進入最高潮,。據日本共同社3日報道,,美韓兩軍向媒體展示了“登陸朝鮮海岸和進攻內陸”的部分演習內容。韓國媒體稱,,該演習設想韓美海軍陸戰(zhàn)隊在最短時間內登陸朝鮮海岸后進攻平壤,,它與“在朝鮮半島部署美國戰(zhàn)略武器”共同被列為美韓“鷂鷹”演習的亮點。演習中,,韓國海軍大型運輸艦“獨島”號和4艘坦克登陸艦抵達近海,,韓國海軍陸戰(zhàn)隊員們快速從兩棲戰(zhàn)車沖出,一邊釋放煙霧,,一邊登陸,。美韓還展示了士兵從運輸機跳傘空降的訓練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