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臺灣“中央社”日前對這枚導彈進行了詳細分析。報道稱,,根據大陸媒體刊登的圖片,,這是在大陸北方某地墜落的導彈殘骸,,彈體外部涂有E/ADF-26B字樣,。導彈外殼上的EA字樣,,很有可能是electronic attack兩個單詞的首字母,,即“電子攻擊”的意思,?!斑@也許是‘東風-26’最新改進版,,可攜帶電子脈沖彈頭,秒殺美國的反導雷達,?!眻蟮婪Q,香港軍事專家認為,,照片中E/A的A,,也可能是代表反輻射導彈(ARM)的簡稱。該專家估計,,這雖然與“東風-26”有關聯,,但應是全新型導彈,且是多彈頭導彈,,除了常規(guī)彈頭外,,還有可以打擊對方雷達的分彈頭,主要針對美國在韓國或日本部署的導彈防御系統(tǒng),?!斑@種新型導彈針對‘薩德’的意圖十分明顯,如果這種新型導彈在上升初段被‘薩德’的雷達照射到,,可即時以反輻射分彈頭反制,,主彈頭則繼續(xù)飛行攻擊?!?/p>
對于境外媒體將國防部的回應與網絡上流傳的所謂“東風-26”導彈殘骸的照片說成是一個事情,,中國導彈技術專家、量子防務首席科學家楊承軍10日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表示,首先這是一次年度計劃內的試射活動,,而且中國軍方并沒有主動對外披露,,而是對試射保持了一貫的低調,只是有媒體記者問到了相關問題,,所以軍方發(fā)言人也就進行了坦率回應,。楊承軍認為,這次試射的可能是中國研制的多用途,、可運載多種戰(zhàn)斗部的高精度新型中程彈道導彈,。此次試射是對新型導彈綜合性能的一次檢驗,也是對火箭軍保衛(wèi)國家安全,、有效應對威脅能力的一次檢驗,,但這只是年度試射演訓計劃的一部分,不針對任何國家,,和地區(qū)局勢也沒有必然聯系,。
中國有能力反制“薩德”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國軍事專家10日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表示,多家境外媒體對E/ADF-26B這個型號的解讀完全是臆斷,,并非事實,。實際上中國的導彈編號有一套完整、獨立的規(guī)則,。很顯然,,上述編號中的DF代表“東風”,E/A實際上也是漢語拼音和某類武器的編號,,而非代表電子攻擊或者反雷達,。但可以肯定的是,字母B表明,,這是“東風-26”系列彈道導彈中的新型號,。
專家表示,“東風-26”能否反制“薩德”確實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但限于中國彈道導彈的公開資料和信息非常有限,,很難做出精確評估。中國專家指出,,冷戰(zhàn)時期美蘇就發(fā)展了大量用于彈道導彈的先進突防技術和裝置,,進一步發(fā)展并綜合運用這些技術,是完全有能力有效反制“薩德”反導系統(tǒng)攔截的,。例如,,釋放有源/無源誘餌、實施機動,、釋放干擾,,以及如外媒所說的使用電子脈沖戰(zhàn)斗部等。
另外,,總體上來看,,用“薩德”攔截彈攔截彈道導彈的效費比非常低。目前一枚“薩德”攔截彈的價格超過1000萬美元,。很多中短程戰(zhàn)術彈道導彈要遠低于這個價格,。而且,“薩德”攔截彈目前一次只能攔截一枚彈頭,。如果使用多彈頭彈道導彈,,將進一步降低其效費比,使其攔截愈加“不劃算”,。
更多精彩請點擊:新聞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