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國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陳沛芹指出,,作為影響力極大的社交媒體平臺,,臉書辯稱“不對信息的對錯負責”,這本身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言論,。
陳沛芹:臉書平臺上這些仇恨言論,、情緒的宣泄不是理性的,而是一種非理性的交流,,是非常危險的。臉書目前已經是一個有海量用戶的媒介,,這種情緒宣泄的流傳范圍會非常廣,,而且對社會的影響也很大。尤其在出現假消息時,,臉書平臺如果不負責任,、不加標識提醒用戶消息的真實性,就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后果,。臉書用戶長期處在這種假消息或者各種仇恨言論當中,,可能會產生一種“信息繭房”效應,,加劇輿論的激化,使人們之間達成共識的機會越來越少,。
從受歡迎到遭抵制犯了眾怒的臉書問題在哪,?
臉書對極端言論與虛假信息的不作為,招來了美國社會的強烈抨擊,。上月,,美國反誹謗聯(lián)盟、全國有色人種協(xié)進會等6家民權組織聯(lián)合發(fā)起“停止仇恨牟利”網絡運動,,呼吁廣告商暫停7月份一個月的廣告投放,,迫使臉書采取措施遏制仇恨言論的擴散。許多網友還發(fā)起了“卸載臉書”的抵制行動,。
據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已有400多家知名公司暫停了在臉書平臺上的廣告投放業(yè)務,其中包括中國消費者所熟悉的星巴克,、可口可樂,、百事可樂、本田,、寶馬,、北面、始祖鳥,、阿迪達斯,、李維斯、樂高等多家世界跨國巨頭,。
△暫停在臉書上投放廣告的部分知名公司
抵制行動使臉書股價連日暴跌,,市值已蒸發(fā)600多億美元。雖然首席執(zhí)行官馬克·扎克伯格被迫宣布“臉書將收緊內容審查政策”,,但那些宣揚仇恨和暴力的帖子依然在臉書上暢行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