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這一公然制造“一中一臺”的舉動也讓其付出了巨大代價,中立關系急劇惡化,。今年伊始,,1月4日,,立陶宛總統(tǒng)瑙塞達改口“認錯”,,表示允許臺當局以“臺灣”名義設立“代表處”是“錯誤”,并稱自己事先不知情,。兩天后,,瑙塞達要求外長蘭茨貝爾吉斯拿出具體的對華“緩和局勢”方案。
直到本月20日,,立陶宛外長蘭茨貝爾吉斯仍在嘴硬,。他稱,“政府的計劃中沒有讓步這個選項”,,他已于19日向總統(tǒng)瑙塞達提交了一份計劃,,打算就中國“沒有明說的制裁行為”向世界貿(mào)易組織提起上訴。
不過,,就在蘭茨貝爾吉斯嘴硬的時候,,本月21日,英國《金融時報》曾透露這樣一則消息——美國外交官員近日向立陶宛當局提出建議,,更改所謂“臺灣代表處”的名字,,以緩解該國與中國之間的緊張關系。知情人士透露,,提出建議的美國外交官員認為,,選擇使用“臺灣代表處”的說法將給所謂的“中國脅迫”提供機會,同時可能破壞其所謂“擴展對臺關系”的計劃,。
報道指出,,這場外交爭端顯然讓華盛頓方面頭疼不已。美國顯然想要擴大臺灣當局的所謂“國際影響力”,,但同時又不希望給中方留下指責美國違反“一個中國”原則的機會,。
然而,,當時美國白宮和立陶宛外交部雙雙否認了此事。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fā)言人稱,,美國已表示將支持立陶宛政府的決定,,“任何提出其他建議的人都不能反映美國和立陶宛之間的實際討論?!绷⑻胀鹜饨徊縿t宣稱,,有關美國提議更改“代表處”名稱的說法“不實”且屬于“虛假宣傳活動”。
當?shù)貢r間1月25日,,據(jù)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臺(LRT)報道,,立陶宛總統(tǒng)首席外交顧問斯凱吉里特(Asta Skaisgiryt?)再次回應稱,立陶宛在“臺灣代表處”的名稱上的確“犯了一個錯誤”,,改名可能是緩解緊張局勢的一種方式,,但她同時強調,有必要評估改名是否會帶來預期的結果,。
“是的,,改名可能是其中一種方式,但我們也應該評估這一快速變化的后果,,是否會帶來我們想要的結果,。我們不應該在犯了一個錯誤之后再犯更多的錯誤,因此我們應該充分評估我們的下一步行動,?!?/p>
1月21日,外交部發(fā)言人趙立堅在回應立方有意緩和局勢時表示,,中立關系出現(xiàn)問題的根本原因是立陶宛當局在涉臺問題上執(zhí)意采取錯誤行動,,損害中方核心利益,破壞國際關系基本準則,。誰是造成中立關系惡化,,一步步導致局勢升級的始作俑者,國際社會自有公論,。中方同立陶宛溝通的大門始終敞開,。立陶宛如果真的有意改善當前局面,應當向中方展示出誠意,,拿出實實在在的行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