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作為一個圓滑的政客,,總希望在矛盾中以尋求一種平衡。
今日之美國,,兩黨和國會參眾兩院在反華問題上已形成高度一致,,拜登又面臨著即將到來的中期選舉,大家把免除對華關稅視同是對華讓利,,相當于是對華妥協(xié),,所以拜登在做出對華免除部分關稅決定的同時,,一定要在反華問題上有所動作,所以才會表示將對中國的部分產(chǎn)品發(fā)起新的301不公平競爭調查,,不排除加征懲罰性關稅的可能,。
此外,拜登上臺后不僅計劃擴大對中國出口管制,,還稱將動員其盟友聯(lián)合對華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這至少反映了拜登本人對華的強硬態(tài)度,其目的就是為了迎合美國的政治輿論,,更多是為了選票考慮,,至于其想法和意圖能否實現(xiàn),似乎與他關系并不大,。
2,、在美國大幅通脹的背景下,美財長耶倫6月承認,,對華關稅“沒有戰(zhàn)略意義”,。為何通脹如此嚴重,但拜登政府依舊只減免100億美元商品關稅,?
霍建國:很顯然在對華關稅的免除問題上,,在美國政府內是存在嚴重分歧的。
首先,,美財長耶倫曾在多個場合表示,,大幅度取消特朗普時期加征的301關稅有利于緩解美國國內的高通脹壓力,但美貿易談判代表戴琪則堅持保留高關稅,,稱其壓力有利于增加美對華談判的籌碼,,所以堅持不動或少動。
美財長耶倫6月表態(tài)說,,特朗普時期的部分對華關稅“沒有戰(zhàn)略意義”,。視頻截圖
但是,按照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12章及有關附件的說明規(guī)定,,有關301項下加征的關稅在4年期滿時,,應提前60天征求企業(yè)的意見,并根據(jù)企業(yè)提出的要求進行評估和重新審定后,,決定取消或延期,。
所以如果按2018年7月6日,特朗普首次針對中國輸美的340億美元商品加征25%關稅算起的話,,7月7日應是法律規(guī)定的截止日期,。為此可以看出美國針對這一問題是有法律約束的。但美國又不可能主動取消這些已加征的不合理關稅,,其結果只能是象征性取消一部分,,既滿足了國內法律的程序要求,,又遷就了國內打壓通脹的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