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稱,,北京迎來中國首個提供機器人(智能)停車服務的停車場,。車主把汽車駛入車庫,鎖門離開后,,車下的電動平臺便會把車停好,,替車主省去伸長脖子看后視鏡倒車、與另一輛停得太近開不了車門,、取車時找不著車等煩惱,。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8月29日報道,提供自動停車服務的五棵松地下停車場,,同時也提供其他智能服務,,例如幫車主指引尋車路線,以及多種無現金支付方式,。這里也是北京最大的公共停車場,,有效緩解了周圍停車難的問題,是北京市又一個運用科技提升都市服務的例子,。
報道稱,,新建成的五棵松停車場今年7月31日開通試運營,,位于海淀區(qū)五棵松橋的東北角,,占地近8萬平方米,,有2679個車位,其中68個車位在一個被隔開的無人區(qū)間里,,專供機器人停車使用,。
為確保路人不干擾機器人的運作,無人區(qū)間平時不對外開放,?!堵摵显鐖蟆酚浾呷涨霸谕\噲鲞\營者的帶領下走到幕后,了解人工智能和泊車機器“小哥”的操作,。
報道稱,,無人區(qū)間與公共區(qū)間同層,兩者接口的地方并排四個車庫,,每個車庫可停放一輛車,。車主把車開入車庫,,下車把車鎖好,,走出車庫,,在車庫外的墻掛觸屏確認停車,。車庫面向公共區(qū)間的鋁制閘門便會落下,,另一端面向無人區(qū)間的閘門會升起。
接著,,一個扁平帶輪、貌似滑板車的長方形機器人會從無人區(qū)間進入車庫,,來到托著汽車的平臺下方,,根據預先編寫的程序規(guī)劃路線圖,,連車帶平臺運到最近的車位。整個過程完全自動化,,無需工作人員操控。
報道稱,,泊車機器人好似老百姓家里的掃地機器人,,靠電池發(fā)動,需要充電時會自己“走”到無人區(qū)間的一角充電,“吃飽”后回到崗位繼續(xù)搬運,。機器人兩個斜對角處裝有感應器,,可感應四周的障礙物,。機器人也可根據與前方物體的距離自動調節(jié)時速,,一般直行時速約為20公里,。
車主取車時,在車庫外的觸屏輸入車牌號碼,,約兩分鐘后,,機器人便會把車運到車庫,還會貼心地確保車頭向外,,方便車主直接開走,。
在給媒體的示范中,整個過程流暢,。不過,,由于自動停車技術還很新,它的長期可靠性仍有待觀察,。
負責五棵松停車場機器人停車服務的上海公司智遠弘業(yè)告訴《聯合早報》,,這是全中國首個投入運作的機器人停車場。這也意味,,隨新技術出現的新問題,,可能會率先在五棵松停車場被發(fā)現。
五棵松地下停車場由北京公聯停車管理分公司運營,,該公司總經理祁偉受訪時說,,從營運者的角度,自動停車的好處是機器人可以把車停得很密,,業(yè)者便可以在有限的空間內增加停車位,。
報道稱,機器人停車只是五棵松地下停車場的智能服務之一,。它還具備反向尋車服務:在人工停車區(qū)間,,車主取車前,可在墻上掛著的觸屏輸入車牌號,,屏幕便會顯示從當前位置走到停車位的路線,。
屏幕也會顯示需繳付的停車費,車主可通過屏幕以支付寶,、微信,、銀聯等多種方式無現金支付,,緩解因為到了出口才付費而車子扎堆的情況。
報道稱,,五棵松地下停車場是北京市交通委的項目,,是市政府緩解停車難問題的一次努力。
停車場的南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簡稱301醫(yī)院),,平日吸引全國各地至少1.5萬名病人求診,,醫(yī)院的停車場早已不勝負荷。
65歲的醫(yī)院病人路先生告訴記者,,他曾在醫(yī)院的停車場繞了40分鐘才找到停車位,,本來生病已夠心煩,找不到停車位更是煩上加煩,。五棵松停車場雖然離醫(yī)院遠一點,,但因為有自動步道和無障礙通行的走道,病人下車后十分鐘內便可輕松走到醫(yī)院的掛號柜臺,。
五棵松停車場的北側是五棵松體育館,,周圍有購物和餐飲區(qū)。祁偉介紹,,由于去醫(yī)院的人較多是在平日和白天需要停車位,,去體育館看表演或比賽的人較多是在周末或晚上需要停車位,因此停車場可以更有效地使用,。
報道稱,,從五棵松停車場項目來看,北京市政府在規(guī)劃時相當周全地考慮到周邊的整體停車需要,,有效地提供了支持當地醫(yī)院,、商場等配套設施,同時又敢于借助人工智能來提高服務水平,,具有一定的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