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內(nèi)閣官房委托調(diào)查報告的起草人還稱,,中國的《大明一統(tǒng)志》《大清一統(tǒng)志》沒有記載釣魚島,,但他不能證明中國所有古代文獻和地圖都沒有記載釣魚島,。因為從中國明清兩代的《使琉球錄》到海防圖,,以及實地考察釣魚島的《臺海使槎錄》,,都證明釣魚島列島屬于中國,,故日方報告的邏輯和說法也不成立,。
日方報告起草人曾引用的所謂古賀辰四郎1885年便派人登島開發(fā)之說,,是已被證明的歷史謊言,。包括這次日方調(diào)查報告也證明,,古賀辰四郎是1896年8月末才獲準登島開發(fā)的,并曾因海上交通不便而一度擱淺,。后來,,古賀是通過沖繩縣知事協(xié)助,利用日本到臺灣的大阪商船才得以到達釣魚島的,。這純屬日本殖民統(tǒng)治臺灣時期的殖民開拓行為,,其所謂“私人島主”身份早已伴隨《馬關(guān)條約》失效和《波茨坦公告》的國際法規(guī)定生效而徹底失效。故此,,日本政府從所謂日本“私人島主”手中“購島”,,自然也根本沒有任何法律依據(jù)。
日方該報告提供的相關(guān)史料反而證明,,直到1819年琉球王族成員還不知道釣魚島叫什么名字,。而在此之前,盡管英國文獻把釣魚島錯寫為閩南話中的花瓶嶼(Hoa-pin-su),,把黃尾嶼錯標為閩南話中的釣魚嶼(Tia-u-su),,但中英兩國文獻均明確記載了釣魚島列島是臺灣東北附屬島嶼。例如,1816年英國出版的文獻中便認定釣魚島屬于中國臺灣島嶼,。其根據(jù)來自1793年英國訪華使團官員的記載,。其原始材料來自中國文獻。1845年英國軍艦“薩瑪朗號”實地考察釣魚島后,,再度確認了釣魚島列島屬于中國臺灣東北島嶼,。
更為重要的是,英國海軍的上述記載不僅曾得到日本官方正式承認,,而且被日本海軍省編譯出版,。從1873年至1894年甲午戰(zhàn)爭約20年間,日本海軍省主要是以上述英國海軍文獻,、中國古籍及地圖為依據(jù),,編纂《臺灣水路志》《支那海水路志》《清國沿海諸省》圖等日本官方文件和地圖的。其中的文字,、地圖,、島表等,均記載了釣魚島列島是臺灣東北島嶼,,有些還得到外務省確認,。這些足以證明在1895年日本明治政府竊占釣魚島之前,即國際法上認定的“關(guān)鍵日期”之前,,釣魚島列島絕非所謂“無主地”,,而是中國的固有領(lǐng)土。
如今,,日本內(nèi)閣官房及御用學者根本不敢正視和公布上述這些足以證明釣魚島屬于中國的一系列日方史料,,而只是斷章取義地出示琉球人1819年曾經(jīng)避難而又不知島名的個別史料為據(jù)并竭力詭辯。其結(jié)果也只能適得其反,,弄巧成拙,,欲蓋彌彰,從另一個側(cè)面再度證明釣魚島確屬中國,。
《光明日報》( 2017年09月19日?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