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4日電(記者沈敏)1917年11月2日,時任英國外交大臣亞瑟·貝爾福寫信給英國猶太復國主義者聯盟副主席沃爾特·羅斯柴爾德,,表示英國政府贊同“在巴勒斯坦由猶太人建立一個民族家園”,。這一表態(tài),,后人稱之為《貝爾福宣言》。
2017年11月2日,,為紀念《貝爾福宣言》發(fā)表100周年,,英國首相特雷莎·梅與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在倫敦蘭卡斯特宮共進晚宴,,在場的還有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貝爾福家族和羅斯柴爾德家族后人,。
而在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城市拉姆安拉和加沙地帶,,幾天來不斷有人群抗議示威,指責這份宣言是巴勒斯坦人民百年苦難的根源,,要求英國反思其“歷史罪孽”。
路透社述評,,這是一個需要英國政府斟酌如何“在外交上取得微妙平衡”的場合,,因為英國視以色列為“親密和重要的盟友”,,同時也支持國際社會共同斡旋為巴以沖突找到一個和平解決方案。
英國外交大臣鮑里斯·約翰遜上月30日說,,《貝爾福宣言》幫助建立了一個“偉大國家”,,但他同時指出,宣言本身的精神并未完全實現,。這份僅僅67個英文單詞的宣言除了表達支持猶太人建國,還有一句話:在巴勒斯坦地區(qū)生活的“非猶太族群的世俗與宗教權利不應受到任何歧視”。
唐寧街10號公布了特雷莎·梅在宴會上的講話,。她說:“讓人悲傷的是,,貝爾福所言仍是一項未竟的事業(yè),,他的基本愿景是(以巴之間的)和平共存,這一點仍未實現,。我相信我們需要重振決心,,支持達成符合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雙方利益、也符合我們所有人利益的長久和平,。”
特雷莎·梅指出,,和平協(xié)議應是建立在“兩國方案”基礎上,。
以色列把《貝爾福宣言》視為其1948年建國的“基石”,,以境內有以貝爾福命名的街道和學校。內塔尼亞胡飛往倫敦前在內閣會議上說:“雖說我們當初建國,,調解,、犧牲和為之奮斗的意愿缺一不可,但來自國際上的動力毫無疑問就是《貝爾福宣言》,。”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學者伊恩·布萊克說,,《貝爾福宣言》“引起這么多關注,,是因為它所開啟的沖突……現實中依然顯著存在,而且特別在巴勒斯坦方面,,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感覺持續(xù)存在?!?/p>
巴勒斯坦國總統(tǒng)馬哈茂德·阿巴斯本月1日在媒體發(fā)表署名文章,,認為英國不應慶?!敦悹柛P浴钒l(fā)表百年,因為“巴勒斯坦人仍在遭受不公和苦難,、數百萬巴勒斯坦人因另一個國家的建立而流離失所”,。
阿巴斯說:“簽署《貝爾福宣言》是過去的事,,不可改變,,但應該得以糾正。這需要(英國的)謙遜和勇氣,,需要接受過去,、承認錯誤并采取具體措施修正錯誤,?!?/p>
巴勒斯坦政府希望英國政府借宣言百年之機向巴勒斯坦人民公開道歉,并要求英國承認一個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的獨立的巴勒斯坦國,。
英方拒絕道歉。約翰遜說,,英國愿意承認巴勒斯坦國,但會選擇一個“合適時機”,,以便最大程度推動巴以和平進程,。(新華國際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