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華盛頓6月20日電(記者周舟)美國白宮科學和技術政策辦公室20日發(fā)布一份未來10年應對小行星和彗星等“近地天體”風險的戰(zhàn)略和行動計劃報告,。報告強調,,目前沒有已知“近地天體”給地球帶來嚴重風險,。
報告說,,雖然國際合作是防范“近地天體”風險的最有效方法,但美國也應做好準備“在沖擊情境下的各個階段展開獨立行動”,,以保護美國利益,。
直徑超過140米的小行星有可能對地區(qū)甚至大陸造成嚴重損害,。美航天局等機構預計存在2.5萬顆這種規(guī)模的小行星,,但以美國目前的觀測能力,到2033年,,發(fā)現(xiàn)率可能不足一半,。
報告說,直徑接近或超過1000米的天體可能造成地震,、海嘯等全球性影響,。美航天局目前已經掌握了所有這種規(guī)模小行星的行蹤,,但仍存在來自太陽系外的大彗星對地球造成影響的可能,而預警期可能只有數個月,。
報告列出了5個目標,,包括提高發(fā)現(xiàn)與追蹤能力、提升預警能力,、開發(fā)推離和摧毀技術,、增強國際合作和建立應急規(guī)則等。
報告提及的推離和摧毀技術包括飛行器直接撞擊,、核爆破和重力牽引等,。報告還提出由美航天局牽頭,以無害的近地天體為目標進行一系列飛行試驗,,對技術加以驗證,,但表示驗證過程中不會實際使用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