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3日電 特稿:走,,和國際伙伴一起探月去
新華社記者
就在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3日登陸月球背面的前一天,,荷蘭奈梅亨大學無線電實驗室主管馬克·克萊因·沃爾特激動得難以入眠。用他的話說:“這將是個歷史性時刻,,是首次登陸月球背面,,而且我們參與其中?!?/p>
為增進國際交流合作,,擴大開放共享,嫦娥四號任務不僅攜帶了中國的實驗項目,,還搭載了荷蘭,、德國、瑞典和沙特阿拉伯四國的科學載荷,。
來自荷蘭的科學載荷是一臺低頻射電頻譜儀,,安裝在承擔嫦娥四號中繼通信任務的“鵲橋”中繼衛(wèi)星上。待嫦娥四號著陸后,,該設備將與探測器上的中國無線電設備一同開展觀測,。
“我們成為參加探月任務的第一支荷蘭團隊,”沃爾特說,,“有幸參加這一歷史性事件,,我很驕傲?!?/p>
沃爾特告訴新華社記者,,這是他第一次與中國科學家合作,“雙方都學到了很多”,?!斑@次合作讓我對中國社會和工作方式有了更多了解,我真的很享受這一過程,。期待下次還有機會與中國團隊合作,。”
嫦娥四號探測器上還搭載了德國基爾大學研制的一臺月表中子及輻射劑量探測儀,該儀器總重約3千克,,可對月球表面中子和其他粒子的輻射環(huán)境進行綜合測量。
嫦娥四號德國科學載荷項目組負責人,、基爾大學教授羅伯特·維默爾-施魏因格魯伯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他同中國航天領域的接觸與合作已經(jīng)超過20年,中國航天的發(fā)展速度“讓人驚嘆”,。
“中國正與許多國際伙伴進行合作,,而且合作越來越多,”維默爾-施魏因格魯伯說,,“我不認同那種因為擔心技術外流而拒絕合作的做法,。在我看來,技術只會因為拒絕分享而消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