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開羅6月18日電 通訊:從尼羅河畔到中國餐桌——一只“洋”小龍蝦的36小時旅程
新華社記者吳丹妮 李碧念 鄭思遠
說起中國人的經(jīng)典夜宵,,小龍蝦必定榜上有名,。多少個饑腸轆轆的夜晚,,是麻辣或蒜香味的小龍蝦及時安撫了食客們空空如也的胃,。而又有多少國人能想到,,這份美味的原始食材竟也可以取自遙遠的尼羅河畔,,且抵達中國餐桌的時長不超過36個小時,。
意想不到的致富源泉
埃及米努夫省夏日里的一個清晨,幾十只平均體重約40克的小龍蝦被埃及漁民葉海亞·阿卜杜拉一口氣倒進自家院子里的白色收蝦筐中,。
“在中國人來之前,,我完全不知道該怎么‘對付’這么多野生小龍蝦?!苯衲?0歲的阿卜杜拉嫻熟地捏著剛剛從河中捕撈上來,、還在舞動著鉗爪的新鮮小龍蝦。作為尼羅河流域近5萬捕蝦,、收蝦漁民中的一員,,他坦言最初對小龍蝦十分不看好。
上世紀90年代,,埃及境內尼羅河流域首次發(fā)現(xiàn)小龍蝦蹤跡,,然而因其驚人的繁殖力和破壞力,它們很快就被貼上入侵物種的標簽,。
“小龍蝦給當時的埃及漁業(yè)造成不小困擾,,漁民們一直呼吁徹底清除它們?!眲倓偨Y束一場小龍蝦專題講座的艾因沙姆斯大學教授馬格迪·哈利勒對記者說,,小龍蝦當時在埃及“聲名狼藉”,不僅是漁民口中的“尼羅河蟑螂”,更是水產(chǎn)專家眼中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大敵,。
通過數(shù)年觀察與研究,,哈利勒等專家學者漸漸發(fā)現(xiàn),相較于北美洲等地區(qū)的小龍蝦,,埃及野生小龍蝦體型更大,、產(chǎn)量更豐富,其鰓部也呈現(xiàn)為更清潔的“白鰓”,,而這些優(yōu)秀指標也漸漸引起外國投資者注意,。
2015年,北京麻辣誘惑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韓東將自己的小龍蝦生產(chǎn)基地建在距埃及首都開羅約一小時車程的齋月十日城,。此前,,為找到適合的小龍蝦供應源,韓東和團隊的足跡遍布幾十個國家,,最終在尼羅河畔安定下來,,目前投資額已達約1億元人民幣。
5月15日,,四川遂寧,。5人相約在一處水庫撈小龍蝦出意外。據(jù)四川觀察消息,,當天一女孩劃船,,兩男子坐船尾,剩下兩人在岸上,,當船靠近水庫中心時下沉,,3人落水1人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