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丹麥駐華大使館發(fā)布了看似撒嬌的一則微博,,大意是:俺們丹麥屯滿海灘都是不遠萬里而來的太平洋牡蠣,把高貴的珍稀的本土Limfjord生蠔快趕盡殺絕了,,誰來幫幫俺們,!日子都快過不下去了!
這個消息一出,,猶如召集群雄的“圣火令”重現(xiàn)江湖?!昂M馓娇汀卑l(fā)現(xiàn),,僅僅一夜之間該微博吸引的網(wǎng)友留言數(shù)量就高達1萬多條,中心思想就是“都別攔著,,讓我們中國人去解決問題”,。不過仔細一想,事情仿佛沒有那么簡單,。
中學課本里有一篇莫泊桑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里面講到當年歐洲人是這么吃牡蠣的:“手拿小刀一下撬開,遞給兩位先生,,再由他們遞給兩位太太,。太太們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手帕托著牡蠣,,頭稍向前伸,,免得弄臟長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動,,就把汁水吸進去,,蠣殼扔到海里?!笨梢姎W洲人并非不吃這種海鮮,,自產(chǎn)自銷還是有希望的,。
那么問題出在哪里?丹麥駐滬領(lǐng)館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丹麥人很少吃生蠔,,因價格很貴,。”在哥本哈根的普通餐廳,,最高等級的Limfjord生蠔每個約60丹麥克朗,折合人民幣60元左右,。言外之意就是我們吃不起,。而丹麥最好的生蠔就是Limfjord生蠔,被譽為”生蠔皇冠上的明珠”,,是全球不可多得的美食,。賣這么貴似乎也情有可原。更何況Limfjord生蠔還面臨“鳩占鵲巢”的嚴重危機,,在太平洋生蠔的侵略與圍剿下領(lǐng)地日漸縮小,。正所謂物以稀為貴。
不過事實卻似乎并非如此,。丹麥的生蠔危機,始作俑者是法國漁民,,正是他們于1966年將太平洋生蠔引入歐洲,,進行大量養(yǎng)殖。30年后這些外鄉(xiāng)生蠔“入侵”到丹麥一側(cè)的瓦登海海域,。丹麥人實際上也愛吃生蠔,,而且主要吃本土的Limfjord生蠔,在他們看來太平洋生蠔屬于次等品,,因此嚴重滯銷,,沒有需求就沒有捕撈,最后才造成生態(tài)災難,。食品專家,、中國農(nóng)大副教授朱毅表示,生蠔很溫和,,沒有攻擊性,,不會危害當?shù)氐纳鷳B(tài)環(huán)境。但也必須承認,,生蠔確實會因為數(shù)量太多而擠壓別的動物生存空間,,破壞生態(tài)平衡。此前,,大閘蟹破壞了德國堤壩,,兇猛的亞洲鯉魚能吃會“飛”,,把美國漁民嚇得不輕。為了解決本國過剩的食品資源,,丹麥方面與德國和美國的做法很相似,,將目光聚焦在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中國。
更多精彩請點擊:新聞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