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查元說,改革開放以來,,城鄉(xiāng)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喪事操辦越來越奢華,越來越講“排場”,,酒席幾十桌上百桌不等,,花費數(shù)萬元甚至幾十萬元都有。羅漢村曾經(jīng)推動過移風易俗,,喪事從簡,,但因阻力大,效果不佳,。
葬禮結(jié)束后,,記者見到羅漢村黨支部書記李金鳳。記者把所見所聞概要性地向李金鳳描述一遍,。她說:“以前,,村‘兩委’下大氣力抓農(nóng)村精神文明建設(shè),農(nóng)民文明素質(zhì)確實得到了提升,。但在移風易俗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喪事大操大辦、講排場,、比闊氣,,花銷很大,,群眾內(nèi)心非常反感,但在現(xiàn)實中又迫于傳統(tǒng)習俗,、人情世故等因素,,只能隨波逐流,非??鄲?。”
說完,,李金鳳小聲地告訴記者:“今天(5月3日)早晨,,羅漢村另一位老人鄧蘭卿去世了?!庇浾呗牶?,不假思索地反問她:“是不是可以趁機再次啟動移風易俗工作?”李金鳳靜默片刻,,說:“這是很好的機會,,我和縣里,、鄉(xiāng)鎮(zhèn)的領(lǐng)導商量商量,,應(yīng)該可以。今天下午4點,,我們一起去做做家主的工作,。”
按照約定時間,,李金鳳抱著一盤鞭炮,,和其他兩位干部沿著崎嶇小道,來到葬禮現(xiàn)場,。鞭炮放完后,,李金鳳一行給300元禮包,但被家主婉拒,。落座后,,3名干部便與鄧蘭卿老人的兒子譚四毛以及其他至親進行溝通。令人出乎預料的是,,溝通非常順暢,,譚四毛和親友一口答應(yīng):“支持移風易俗,葬禮一切從簡,?!?/p>
為什么鄧蘭卿的后人如此爽快?李金鳳道出了原委:譚四毛父親譚友清是中共黨員,,是參加過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老兵,,有3子3女,。他們家家風很好,子女孝順,,知書達理,。鄧蘭卿老人去世前,臥床9月余,,主要靠兒子譚四毛和孫子譚鑫照顧,,做飯、洗衣,、洗澡,,關(guān)懷備至。老人大便不暢時,,兒子就用手掏……
5月5日,,李金鳳說:“李老師(當?shù)貙腿说淖鸱Q),有件事想請您幫忙,?”“有什么需要我做的,,請您盡管說?!薄昂筇?,我們準備給鄧蘭卿老人開個追悼會,在追悼會上想對移風易俗做個動員宣傳,,請您幫我寫個材料,,行不行?”“行,!我盡快寫好,,供您參考?!薄爸x謝,!”“不客氣,應(yīng)該的,!”
更多精彩請點擊:新聞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