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wǎng)訊(記者 李朝民)長大的兒女,,像羽翼豐滿的鳥兒一樣離開家鄉(xiāng),飛向遠方的城市,,去尋索屬于自己的美滿生活;而在鄉(xiāng)村故園,,連同幼小的下一代,,也就留給了農村年邁的雙親。他們,,是鄉(xiāng)土中國中一個特殊群體,,被稱為農村留守老人,。
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七天時間,,兩個留守老人告別了塵世,。
她們是湖南省邵陽縣酈家坪鎮(zhèn)羅漢村人:一位是75歲的匡秀英,,另一位是83歲的鄧蘭卿,,分別于4月27日和5月3日因病去世,。
鄧蘭卿老人葬禮現(xiàn)場。何勤 何千里 本網(wǎng)記者 李朝民 攝
鄧蘭卿老人追悼會一角,。何勤 何千里 本網(wǎng)記者 李朝民 攝
匡秀英丈夫姓彭,,在羅漢村是單門獨戶,,有3子1女。子女們生活并不是很寬裕,,但為了面子,,不讓鄉(xiāng)鄰說閑話,他們決定為老人辦個體面的葬禮,。
羅漢村老支書鄧查元說,,邵陽縣一直實行土葬,,人死以“入土為安”。邵陽人對墳地的選擇比較講究,,老人在世時,,已經(jīng)為自己物色好了葬地,,一般在向陽山坡,。家主彭新民原本為葬禮預算5萬元,但實際花銷6.8萬元?,F(xiàn)在,,村民攀比思想嚴重,,死后厚葬主要是給鄉(xiāng)鄰看,,舉債辦葬禮并非鮮見。
為何會花這么多錢呢,?鄧查元算了一筆細賬:文藝演出(1.8萬元)、酒席(2.5萬元),、香煙(1.2萬元),、鞭炮煙花(1萬元)、廚師(0.3萬元),。
鄧查元介紹,,喪葬費用來源三個方面:匡秀英生前留下積蓄1.4萬元、女兒隨份子1萬元,、其余4.4萬元3兄弟均攤。
5月3日早晨,,記者在葬禮現(xiàn)場看到,,孝子孝孫身著喪服,腰系草索,,頭戴孝帽,,直系親屬都身穿孝服,頭披“拖頭”(白布裁成長條,,一端用麻線綁在頭頂,,另一端垂于后背,長至腳跟),。曾孫以下輩分者或未婚婿,、媳披紅“拖頭”。
出殯時,,家主用驚天動地的煙花護送靈柩,,沿途有路祭,,有住戶放鞭炮恭送,孝子時而跪拜回謝,。落喪后,,將棺木放入墓穴,鏟土掩棺,,喪葬結束,。令人費解的是,親朋前來吊孝者,,不隨份子,,只買鞭炮和煙花,燃放后濃煙滾滾,。
鄧查元說,,改革開放以來,城鄉(xiāng)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喪事操辦越來越奢華,,越來越講“排場”,酒席幾十桌上百桌不等,,花費數(shù)萬元甚至幾十萬元都有,。羅漢村曾經(jīng)推動過移風易俗,喪事從簡,,但因阻力大,,效果不佳。
葬禮結束后,,記者見到羅漢村黨支部書記李金鳳,。記者把所見所聞概要性地向李金鳳描述一遍。她說:“以前,,村‘兩委’下大氣力抓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農民文明素質確實得到了提升。但在移風易俗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喪事大操大辦,、講排場、比闊氣,,花銷很大,,群眾內心非常反感,但在現(xiàn)實中又迫于傳統(tǒng)習俗,、人情世故等因素,,只能隨波逐流,非??鄲??!?/p>
說完,李金鳳小聲地告訴記者:“今天(5月3日)早晨,,羅漢村另一位老人鄧蘭卿去世了,。”記者聽后,,不假思索地反問她:“是不是可以趁機再次啟動移風易俗工作,?”李金鳳靜默片刻,說:“這是很好的機會,,我和縣里,、鄉(xiāng)鎮(zhèn)的領導商量商量,應該可以,。今天下午4點,,我們一起去做做家主的工作?!?/p>
按照約定時間,,李金鳳抱著一盤鞭炮,和其他兩位干部沿著崎嶇小道,,來到葬禮現(xiàn)場。鞭炮放完后,,李金鳳一行給300元禮包,,但被家主婉拒。落座后,,3名干部便與鄧蘭卿老人的兒子譚四毛以及其他至親進行溝通,。令人出乎預料的是,溝通非常順暢,,譚四毛和親友一口答應:“支持移風易俗,,葬禮一切從簡?!?/p>
為什么鄧蘭卿的后人如此爽快,?李金鳳道出了原委:譚四毛父親譚友清是中共黨員,是參加過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老兵,,有3子3女,。他們家家風很好,子女孝順,,知書達理,。鄧蘭卿老人去世前,臥床9月余,,主要靠兒子譚四毛和孫子譚鑫照顧,,做飯,、洗衣、洗澡,,關懷備至,。老人大便不暢時,兒子就用手掏……
5月5日,,李金鳳說:“李老師(當?shù)貙腿说淖鸱Q),,有件事想請您幫忙?”“有什么需要我做的,,請您盡管說,。”“后天,,我們準備給鄧蘭卿老人開個追悼會,,在追悼會上想對移風易俗做個動員宣傳,請您幫我寫個材料,,行不行,?”“行!我盡快寫好,,供您參考,。”“謝謝,!”“不客氣,,應該的!”
羅漢村黨支部書記李金鳳在致悼詞,。何勤 何千里 本網(wǎng)記者 李朝民 攝
5月7日9時許,,鄧蘭卿老人出殯。出殯前,,邵陽縣駐羅漢村幫扶工作隊負責人,、酈家坪鎮(zhèn)駐羅漢村脫貧攻堅聯(lián)絡員、村“兩委”干部,,悉數(shù)到場,。首先進行的是一場“高規(guī)格”的追悼會。李金鳳代表村“兩委”致悼詞:
各位親朋,、各位來賓:
大家好,!今天,我們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來到鄧蘭卿老人家的靈柩旁,,默默悼念這位老母親。首先我代表村“兩委”向家屬表示親切地慰問,以沉痛的心情向鄧蘭卿老人致哀,!
鄧蘭卿老人生于1934年1月15日,,……,人生中最痛苦最傷心莫過于親人的離去,。她老人家在解放前受盡苦難,,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她老人家教子有方,,對子女從嚴管教,,現(xiàn)在做生意發(fā)大財,個個都是大老板……,。
她老人家的一生,,是勤勞樸實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是樂于助人,、含辛茹苦的一生。雖然她已離去,,可是她那可貴的精神將永遠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祝老人家黃泉路上一路走好,九泉之下永遠安息,!
緊接著,,李金鳳借助這個難得機會,向眾多親友,、鄉(xiāng)鄰做了詳細的移風易俗宣傳,。李金鳳說,移風易俗是中央三令五申提倡的,,是在尊重、傳承傳統(tǒng)風俗習俗基礎上,,移的是“歪風”,、易的是“低俗”。我們將本著“文明節(jié)儉,、群眾滿意”的原則,,積極推進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反對盲目攀比,。
縣鄉(xiāng)村干部在譚四毛家做移風易俗工作。何勤 何千里 本網(wǎng)記者 李朝民 攝
李金鳳說:“根據(jù)中央,、省,、市、縣、鎮(zhèn)的精神要求,,結合羅漢村實際,,我給大家提四點建議:一是突出強化宣傳引導,二是突出黨員帶頭作用,,三是突出抓好紅白理事會建設,,四是突出標準務求工作實效?!?/p>
在葬禮上,,李金鳳說:“今天,我們的孝家做得很好,,通過縣,、鎮(zhèn)、村干部的指導,,原本用8萬元的喪葬費,,最后只用了4萬元。他們家并不是沒有錢,,兄弟姐妹都是大老板,,外孫女在中國臺灣工作。為了支持村里的工作,,不影響村里的環(huán)境衛(wèi)生,,在煙花上就節(jié)省了兩萬元以上?!甭牶?,親朋好友豎起大拇指。
5月9日,,記者跟譚四毛夫妻倆聊了很多,。譚四毛說得最多的就是“感謝!”“原本想通過大操大辦來撐面子,,現(xiàn)在縣鄉(xiāng)村干部都來參加葬禮,,比放炮有面子多了!”譚四毛妻子說:“干部確實為老百姓辦事,,移風易俗我們非常贊同,!”
記者采訪譚四毛夫妻。何勤 何千里 本網(wǎng)記者 李朝民 攝
為了深入踐行移風易俗,,羅漢村“兩委”召開黨員組長會議,。與會者紛紛表態(tài),堅決從我做起,,引領新風尚,。下一步,羅漢村針對婚喪喜慶大操大辦,將制定一系列《移風易俗村規(guī)民約》,,循序漸進地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xiāng)風。
酈家坪鎮(zhèn)黨委書記周衛(wèi)東說,,樹立良好社會風氣,,是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落地生根的必然要求,是深化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的有效途徑,,是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重要抓手,。堅定推動移風易俗,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
羅漢村移風易俗的故事,讓人想起了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世間有很多成功,,并不像我們所想象的那樣難,,但是如果不去做,你就永遠不知道有多容易,。脫貧攻堅更是如此,,只要精準施策,并且堅持不懈地奮斗,,脫貧摘帽指日可待,。
更多精彩請點擊:新聞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