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在競選中承諾當選后將為學生辦假證和提供迷藥的指責,,汪芷嫻稱這是對她本意的曲解,,她說在當時的語境下這些字眼是具有諷刺意味的,目的是為了吸引對投票態(tài)度冷漠的學生,,吸引更多中國學生的注意,。她為自己解釋稱,這些詞匯在中國人的記憶中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認為競選監(jiān)察人是因為不了解中澳文化差異而對她產生了誤解,,撤銷其競選資格是不公平的。
最終,競選監(jiān)察人允許汪芷嫻繼續(xù)參加競選,,她發(fā)表聲明稱,,“我被允許重新參選,能再次得到這個機會我備受鼓舞且非常感激,。我認為這是悉尼大學學生會選舉向前邁出的令人激動的一步,,使國際學生離它更近,我很激動能夠站出來向同學們講述我對悉尼大學學生會的展望,?!?/p>
中國留學生說:將 “辦證”“迷藥”用作涂鴉宣傳是對中國文化的扭曲
這起事件引起了海內外學生的廣泛熱議,尤其是就讀于悉尼大學的學生對這件事情的經過和處理結果尤為關注,。有人將關注點放在發(fā)微信紅包算不算賄選上,,認為如此小的份額肯定算不上賄賂,是競選監(jiān)察人小題大做,;也有人對宣傳語中出現(xiàn)“辦證”,、“迷藥”這樣的字眼感到不可思議。
悉尼大學校園(擎宇供圖)
對此,,記者采訪了目前在悉尼大學的攻讀碩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擎宇(化名),,他說,“紅包其實也就十幾二十塊人民幣的事,,這個可以算是咱們華人辦事的一個特色吧,,發(fā)個紅包請大家?guī)兔ν镀笔裁吹模赡芡敉瑢W對于學生會競選條例沒有進行研究,,所以有這樣一個失誤算是可以理解吧,,但的確是違反規(guī)定的?!?/p>
但擎宇認為,,汪芷嫻在宣傳時將“迷藥”、“辦證”這樣的字眼用作涂鴉宣傳,,這種舉動很不得體,。他告訴記者,在競選期間,,競選者都會在學校的一條主路上面用粉筆寫字或涂鴉,,所寫內容多為競選口號,為自己造勢宣傳,。
“學生會在取消她競選資格的理由中,,有一條就是關于這幾個宣傳字眼的,認為這是明顯的誤導行為,,是宣傳辦假證之類的違法行為,。而汪同學卻辯解說這是中國特色文化,,是中國隨處可見的涂鴉。這一點我個人不太能認同,。我覺得這個說法中的價值觀有些不正確,。這個是城市‘牛皮癬’啊,什么時候成了中國特色文化了,?這不是拿低俗當有趣么,?“
擎宇稱,汪芷嫻最后通過自己的辯解竟然恢復了競選資格并且成功入選學生會,,對這一處理結果他不太能夠接受,,“這件事讓我對學生會和汪同學兩方都覺得挺失望的,一方面是我們的學生會并不能保證自己的權威性,,也無法表現(xiàn)出處理此類事件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是汪同學是否能夠代表現(xiàn)在的年輕留學生呢?如果是,,那現(xiàn)在的年輕留學生的價值觀就是這樣扭曲的么?低俗和有趣的分別都無法認清么,?我個人希望這只是個個例吧,。”
5月17日,,競選結果宣布后入選者在臺上合影,,屏幕上展示的是入選名單。右一為汪芷嫻(擎宇供圖)
他對記者說,,“我有和幾個華人留學生談過這個事,,有的人是表示繼續(xù)支持汪同學,覺得發(fā)十幾二十塊的紅包根本不能算賄選,,有的人覺得是賄選的,,因為競選的規(guī)章制度里明確表明不可以用金錢收買選票的,而且和我一樣,,他們認為把‘辦證’這樣的字眼當中國文化宣傳實在是太過分了,。”
擎宇稱,,在討論中他發(fā)現(xiàn),,“中國留學生對于投票是盲目的,他們不在意競選人所宣傳的內容,,只認為要投票給自己認識的朋友,,這個也是汪同學最后能入選的原因之一。而我接觸到的本土學生會去和競選者聊天,,了解他們的理念之后再進行投票,?!?/p>
記者在悉尼大學校報上看到一篇中國留學生對此事的評論文章。
文章稱,,“作為在澳洲留學的中國學生,,我們應該知道自己不僅是一個在國外學習的個體,你的言行代表你對祖國文化的理解,,以及如何在多元文化中很好地自主學習,。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是讓大家認識到在中國辦證和迷藥不是所謂的涂鴉文化,而是一種丑惡現(xiàn)象,。有些時候,,你可以看到這些非法小廣告丑化了路面。這些廣告是非法的,,在公共設施上涂抹這些的人也會被追究責任,。在任何語境下的任何人都不應將其當成玩笑。我相信絕大多數(shù)中國學生都能夠認識到這一點,?!?/p>
“將這些字眼的含義解釋為承載著扎根于中國人記憶中的文化,是對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的誤導,。用這樣的字眼來吸引關注是可怕的,,是缺乏法律常識的?!?文章直言,,不是所有中國學生都如此,汪芷嫻的聲明是錯誤的,,作為一位留學生代表不應該發(fā)表這樣的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