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孫子去年哪一天結(jié)婚記不得了,但對自己57年前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的日子記得清清楚楚,,對自己的兩位入黨介紹人也記得清清楚楚。這個人就是塔木村最老的“四老”人員哈力克?吾修爾,,今年已經(jīng)92歲了,。
哈力克?吾修爾和兒子,、孫女在一起。光明日報記者 王瑟攝
老人與自己的小兒子住在一起,,因為兒子海力力?哈力克右手有殘疾,,家里沒了勞動力,成為村里的貧困戶,。一家5口人,,僅靠8畝地,60只羊,,去年的收入只有2.5萬元,。看到這種情況,,這位每個月有著收入的“四老”人員,,主動拿出多年的積畜2.4萬元,讓兒子再買40只羊,,幫助他脫貧,。
海力力?哈力克說:“這是爸爸養(yǎng)老的錢,卻拿出來讓我發(fā)展羊,,爸爸給我的幫助太大了,。我一定要好好養(yǎng)羊,爭取今年年底前脫貧,?!?/p>
努爾買買提?玉買爾書記給哈力克?吾修爾老人帶來了政府給他的補助金。光明日報記者 王瑟攝
哈力克?吾修爾老人卻說:“現(xiàn)在黨的政策多好,,我天天學(xué)習(xí)看書報,,知道國家的方針政策。為了幫助我們盡快脫貧,,黨和政府給了我們多少幫助呀,。去年給兒子家發(fā)放了7只羊,20多只雞,,還有雞籠,、玉米。前幾天又發(fā)了36只雞,,僅這些雞每天生的蛋,,我兒媳每星期就有60元的收入,,這在過去是不可想像的?!?/p>
在另一位塔木村“四老”人員斯拉木?麥太家里,,這位擔(dān)任村黨支部書記時間最長的老人如今也是和兒子住在一起,老人對兒子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一事十分不滿,,多次向村委會和村黨支部反映,,覺得兒子不應(yīng)該進入這個行列。但兒子家去年收入只有1萬元左右,,四口人的家庭,,肯定是貧困家庭了。
知道了這個情況,,老人再沒埋怨兒子,,也是拿出政府每個月發(fā)給他的補貼積累1萬多元,給兒子買了一輛三輪車,,讓他在工地上拉運石頭,。
駐村第一書記王曉來看望自己結(jié)的親戚斯拉木?麥太。光明日報記者 王瑟攝
老人說:“孩子沒有文化,,更沒有技術(shù),,如果再不努力,肯定脫不了貧,,我們不能拖全村人的后腿,。想來想去,我決定幫助他,,讓他用這輛三輪車去工地打工,,這樣可以掙到錢,也可以在今年年底前脫貧了,?!?/p>
望著這些年過半百,特別是早就退下來的塔木村“四老”人員,,他們完全可以享受國家的好政策,,安享晚年,但看到自己的孩子沒有脫貧,,他們主動加入到幫助他們脫貧致富的行列,,以自己的一已之力,盡最大可能,,幫助孩子,。這從另一個方面也可以看出,他們也在發(fā)揮著自己的余熱,。
王曉和斯拉木?麥太老倆口合影,。光明日報記者 王瑟攝
塔木村黨支部書記努爾買買提?玉買爾感慨地說:“村里這些‘四老’人員都像他們一樣,,不僅認真努力地學(xué)習(xí),了解國家大事,,還把黨和國家給他們的補貼都拿出來,,幫助自己家仍然貧窮的孩子發(fā)展生產(chǎn),這一點很令人感動,。有這些‘四老’人員的關(guān)心與幫助、支持,,我們塔木村今年年底脫貧的目標一定可以實現(xiàn),。”
而斯拉木?麥太老人一句話更讓我印象深刻:我們再不能懶了,,我們要自己想辦法脫貧,。(光明日報記者 王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