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駐耶路撒冷記者 孫伶俐):駐耶路撒冷記者孫伶俐近期在耶路撒冷老城爆發(fā)的巴以沖突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不過對于在當?shù)厣畹钠胀ò傩諄碚f,,生活照樣繼續(xù),,只是到老城的外地游客比平時少了很多。對此,,來自中國的兩名年輕人感觸很深,,他們是作為中以學術交流促進協(xié)會的論文比賽獲獎者受邀來以色列訪問的。短短十幾天的訪問,,他們有何感想,?對于現(xiàn)在爆發(fā)的巴以沖突,這些年輕學者又作何評價,?
中以學術交流促進協(xié)會是以色列的一家非營利的民間學術機構,,自2011年起和四川外國語大學聯(lián)合開展以色列研究項目,,每年舉行相關的論文競賽活動,現(xiàn)在參加論文競賽的中國高校越來越多,,有河南大學,、云南大學、石河子大學等六,、七所高校,。2017年是中以建交25周年,中以學術交流促進協(xié)會特意邀請了在2016年論文比賽中的兩名獲獎者來到以色列訪問,。四川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的碩士研究生范心竹表示,,現(xiàn)在歐洲等國的反恐形勢很嚴峻,,而以色列在反恐方面獨樹一幟,,于是她就寫了一篇關于以色列的反恐機制的論文,沒想到論文獲了獎能到以色列訪問,,這讓她很開心,,“我在學習國際關系的時候比較關注現(xiàn)實的一些狀況,政治問題,、經(jīng)濟問題之類的,,我認為以色列在國防、反恐方面是非常棒的,,應該是值得中國去學習的,,有好多先進的地方,比如說他們那些先進的設備,、軟件之類的東西,,還有武器、理念,,能很好地防止恐怖分子進入以色列,,國家安全這方面做得很好。因為現(xiàn)在在歐洲反恐形勢有點糟糕,,英國,、法國一直遭到恐怖分子的襲擊,以色列這方面就做得很好,,如果在這個方面做一些研究的話,,我覺得值得在全世界推廣,各個國家可以學習一下怎么能很有效地反恐,,很有效地保護國家的安全,,保護人民的安全?!?/p>
在十幾天的訪問中,,范心竹對社會主義性質的集體農莊基布茲,,還有以色列的海水淡化技術都很感興趣,希望能在更多國家推廣以色列的海水淡化技術,。而來自西安西北大學歷史學院的博士生楊玉龍對中東歷史有一定的研究,,連續(xù)兩年參加論文競賽并獲獎,這也是他第一次來以色列,,“這十多天的旅程一方面是比較辛苦,,這是肯定的,但還是非常有價值的,,讓我體驗到了很多不同于中國的社會,、文化各方面的相關情況,更加能夠親身體驗中東社會尤其是以色列社會具體是什么樣的狀態(tài),。我能得到親身的經(jīng)驗,,這種實踐性的收獲和理論性的文章是不一樣的。我最大的體會就是,,這是一個現(xiàn)代化與傳統(tǒng)并重,、宗教與世俗兼重的現(xiàn)代化國家?!?/p>
楊玉龍表示,,他在雅法和海法都看到了各種宗教信仰的人們和諧共處的情景,未來他將會對宗教對話這一課題進行思考和研究,。談到近期發(fā)生在耶路撒冷老城圣殿山(“尊貴禁地”)附近的巴以沖突,,楊玉龍表示他并不贊同亨廷頓在《文明的沖突》一書中闡述的觀點,他認為宗教問題的背后實際上是社會沖突問題,,“塞繆爾·亨廷頓在(20世紀)90年代曾經(jīng)提出文明沖突論,,曾經(jīng)盛極一時,但我個人認為文明沖突論更多地強調政治層面,,但在社會層面(站不住腳),。我接觸到很多猶太人、阿拉伯人,,大家都是普通的老百姓,,彼此之間的宗教差異并不成為沖突的原因。(近期巴以沖突)這個問題其實也不是宗教問題,,而是個社會沖突問題,,社會沖突問題需要政府去想各種合理的措施和手段去解決。社會沖突問題的本質依然是社會問題,,而不是宗教問題,,這也就很好地解釋了為什么是這里而不是那里,全世界伊斯蘭教、基督教,,各種宗教并存共處的地方太多了,,為什么會在這里發(fā)生(沖突)?它肯定是由特殊的社會原因造成的,,彼此之間族群的關系,、彼此之間政策的差異,包括民族情感的一些影響,。因為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間的這種關系不是宗教原因導致的,,其實是一種政治、社會,、歷史問題導致的,。我們學者有必要通過學術研究找到他們沖突的主要原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