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陽過后,,小雨如織,,人們披著蓑衣,、戴著斗笠、拄著根竹棍子在秧田里扯稗子,、捉雜草、松泥土,,名曰薅(hāo)秧,。一般秧苗在抽穗前,要薅3次秧,。
稗草狡猾地混在秧子里偷吃肥料,,剛嫁過來的新媳婦兒,不是老把式還認(rèn)不出,。旁邊的婆婆說,,稗草葉片上的經(jīng)脈是白色的,表面很光滑,,沒有茸毛毛,,摸起來不刺手。
那些老把式則優(yōu)哉游哉,,邊薅秧,,邊唱起薅秧歌:“大田薅秧稗子多,扯了一窩又一窩,。大田薅秧腳跟腳,,不唱山歌不快活……”慢慢悠悠,一天下來,,田埂上扔滿了稗草,、千金子、莎草等,。
幾天后,,薅過的秧苗來了精神,,你追我趕,使勁兒,、發(fā)狠地往上沖,。幾沖幾沖就綠了,綠得讓人心疼,。從這丘田到那丘田,,從這個村莊到那個村莊,連成一片,、綠成一片,。
但這種綠不是朱自清筆下的綠。朱自清筆下的綠大多小巧,、玲瓏剔透,;也不是草原上的綠,“離離原上草”,,那綠則顯得蒼茫而粗獷,。
這秧苗的綠呢?給人一種幸福,、一種陶醉,。想到秋天金黃的稻谷將遍布田野,是的,,應(yīng)該是一種陶醉吧,。
秧雞躲在田中央,聰明得很,,把秧苗撲騰折斷,、團(tuán)攏壘成一個舒適的小窩,呼朋喚友咚咚咚地叫著,。運(yùn)氣好的話,,循著叫聲找過去,有時還能尋找到一窩秧雞蛋呢,!拿回家去,,煎一二兩豬油,蒸上,,香噴噴的一碗秧雞蛋喲,!
可惜的是,大人們說,,細(xì)娃兒不能吃秧雞蛋啊,,漂亮俊俏的臉蛋上會長不少雀斑的,將來如何娶媳婦兒,、找婆家呢,?
不過,那坡上綠泱泱的一大籠刺藤下,,藏著一嘟嚕一嘟嚕成熟了的薅秧泡兒,,烏黑烏黑的。扯下來就吃,,酸甜酸甜的,,吃得滿嘴都是紫紅色。
當(dāng)雨稍大些,,河里漲了水,,孩子們提著魚篼到秧田里捉魚。沿溝而下,,收獲總是不少的,。
有時候,把鄰村張大爺家的秧苗弄壞了,,張大爺就在村門口大聲吼叫:是哪家背時的娃娃兒在秧田頭搗亂,?
孩子中有人就喊:“快跑,張老頭來了,!”于是,,提起魚篼,光著腳丫,,撲爬連天呼啦啦跑光了,,只聽見那無邪的笑聲淹沒在綠色的田野中。
等第三道秧薅完了,,初夏的雨還在不緊不慢地下著,,故鄉(xiāng)顯得安靜和閑暇。青蛙呱呱地叫,,男人們叼著煙桿,,蹲在田埂邊聊著無邊的往事,盼著稻花開,,議論著這一季的收成,。
女人們?nèi)鍍蓚€聚集在屋檐下,一邊納著鞋底,,一邊嘰嘰喳喳閑擺著東家長李家短,。
田頭的秧苗,已開始偷偷地抽穗灌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