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一諺語在我國民間流傳甚廣,,講的是少年李白的求學逸事,但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個故事發(fā)生在彭山,。
據(jù)《蜀中名勝記》記載:“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下,,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yè),?!?/p>
李白故里在江油,為何求學彭山,?象耳山地處現(xiàn)在的彭山區(qū),,古稱武陽郡。象耳山景色秀麗,,重巒疊嶂,,山下有二溪環(huán)繞,山麓是一個半環(huán)形的山谷,,形似一只大象的耳朵,,象耳山便得名于此。據(jù)史料記載,,盛唐時期,,象耳山上有座象耳寺,規(guī)模宏大,、氣派非凡,,其擁有九樓十八殿,僧眾達千人之多,,高僧層出不窮,。這些高僧精通佛典,因此求學,、求法的學子慕名而來,,絡繹不絕。
相傳,,公元720-726年李白到象耳山拜高僧求學,。初到時,他性情十分頑劣,,經(jīng)常到清水溪,、寶硯溪戲水游玩,高僧拿他也沒有辦法,。有一天,,李白在清水溪邊玩,忽然見到一個滿頭白發(fā)的老婦人拿著一根鐵棒在溪邊的一塊大石頭上磨得嘩嘩直響,。李白覺得很奇怪,,便問老人這是作何用,老婦人答曰磨來做繡花針,。李白頓悟,,從此后開始發(fā)奮讀書,無論炎炎烈日,還是霜雪冰天,,始終如一,。后來據(jù)傳,這位老婦人其實是文殊菩薩,,前來點化太白金星下凡的李白,。
李白功成名就后,后人為紀念這位大詩人,,就將清水溪更名為“磨針溪”,。
如今的象耳山依然林木茂盛,,昔日的風貌尚依稀可尋,。山下的太白湖,亦蜿蜒于青山幽谷之間,,而重建的象耳寺莊嚴寧靜,,不失為一方尋幽訪古、品茗參禪的養(yǎng)心勝地,。
江河 本報記者 袁麗霞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