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從九寨溝回來的路上,,得知了獲獎的消息,,最初很興奮,可是不到半個小時我就冷靜了下來,,我想起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而就在我從九寨溝回來幾天之后,,九寨溝又發(fā)生了大地震,。一個人的榮辱在大自然面前太渺小了?!?/p>
——廖小琴
近日,第十屆全國優(yōu)秀兒童文學獎在京揭曉,,41歲的成都文學院簽約女作家廖小琴,以小說《大熊的女兒》全票獲得全國優(yōu)秀兒童文學獎小說獎,,成為成都第四位榮獲這一全國性文學大獎的作家,。
廖小琴齊耳短發(fā),瘦削的臉龐,,戴一副寬邊眼鏡,,穿一件白色中式罩衫,套一條枚紅色長裙,,文藝范兒十足,。腕上帶著一只手表,似乎透露出某種嚴謹,。
廖曉琴畢業(yè)于西華大學,,她學過市場營銷,也念過學前教育,,寫作則是她一直以來的愛好,。大學畢業(yè)后,她曾在一家金融公司做文案策劃,,不久又到一家圖書企業(yè)做編輯,。此外,她還兼職做過心理咨詢師,。
2008年,,四川發(fā)生了“5·12汶川大地震”,廖曉琴到川大華西婦女兒童醫(yī)院探望受傷的災區(qū)孩子,。一位手臂受傷的小女孩,,因為曾親眼目睹父親被埋進廢墟,入院后一直不說話,。廖小琴第二次去看她時,,與一名志愿者一起,給她帶去了童書和mp3,。第三次去看她時,,小女孩忽然對廖曉琴說:“《豌豆公主》很好聽?!?/p>
《豌豆公主》是mp3里存儲的童話,。醫(yī)護人員說,這是小女孩入院后第一次開口說話,。廖小琴感到很震驚:“文學的力量真是強大,!”
那一刻,,廖小琴萌生了為孩子們寫書的愿望。
她的寫作直面災難與死亡
經(jīng)歷汶川大地震后,,廖小琴開始動筆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處女作《29幅年畫》——一個與汶川大地震有關(guān)的故事,。
“我在寫作兒童文學時,從來不回避災難與死亡,?!绷涡∏僬f話的時候很樸實,也很誠懇,。
經(jīng)歷汶川大地震后,,廖小琴開始動筆創(chuàng)作一個與汶川大地震有關(guān)的故事,那便是她的長篇小說處女作《29幅年畫》,。她從一個13歲少女角度,,描述了年畫小鎮(zhèn)在遭遇地震后重建文化和精神的歷程。
她寫的童話彰顯人性的美麗和高貴
2009年,,準備做母親的廖小琴辭去工作,,回歸家庭,同時也開始提筆創(chuàng)作,。她參加了由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邱易東組織的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培訓班,。就在這一年,她創(chuàng)作的短篇小說《菊奶奶的一件新衣》以“麥子”為筆名發(fā)表了,,次年獲得了2010年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