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憶斯
不久前去了一趟日本,除了逛書店逛寺廟,,對于一個吃貨,逛佳肴遍布的美食街,,自然也是我的主要生活日常,。在大街上,經(jīng)常能看到“洋食”和“中華料理”的幌子和招牌,,洋食自然指的是西餐,,中華料理則是源于中國的餐食。被吊起好奇心,,吃了一次中華料理中最有名的“天津飯”,,誰知只是蟹肉炒蛋蓋飯,跟天津并無半毛錢關(guān)系,。在日本,,還是要吃地道的和食,。顧名思義,和食就是日本料理了,。
今天的和食,,基本上是江戶時代確定的飲食傳統(tǒng),代表食物包括:壽司(魚蝦飯團(tuán)),、天婦羅(魚蝦蔬菜面粉制成的油炸食品),、漬物(醬菜),以及由素面,、烏冬面和蕎麥面組成的日式面條,。這幾樣我當(dāng)然都吃了(不止一次),有時為了趕路,,一個盛著壽司,、漬物、天婦羅的便當(dāng),,更能將幾種美食一次性擁有,。輕油少鹽保持原味,是和食的特點,,日本烹飪大師四條隆彥有句名言:中國菜,、法國菜是在做加法,而日本菜是做減法,。其中之意是中國菜,、法國菜在一種食材上不斷添加各種食材和佐料,而日本菜則恰恰相反,。
我喜歡一邊享用美食,,一邊琢磨這些盤中餐。不喜歡和食的朋友也有,,但對其細(xì)致的刀功,、講究的擺放、精致的餐具以及風(fēng)雅的氣質(zhì),,大多數(shù)人都會印象統(tǒng)一,。我曾飽餐了一頓地道的會席料理,各種菜肴的味道暫且不論,,單是每道菜的裝飾點綴便已賞心悅目,,比如一勺土豆泥點上了一抹紅色醬汁,一塊腌鯖魚旁擺著一只青椒,,一塊豆腐上撒著幾粒鮭魚子和一顆青豆……隱隱覺得,,這種飲食文化除了美學(xué)上的考慮,似乎還有一種暗示或隱喻,。
為了破解這些飲食密碼,,回國后我便找來一些書讀,,其中便有徐靜波的《和食》。徐先生是滬上著名的日本文化專家,,出版了很多研究日本文化,、歷史的書籍,《和食》是他的舊作《日本飲食文化:歷史與現(xiàn)實》修訂后再版,,讀來頗有茅塞頓開之感,。除了日本人對本味、視覺的信仰,,徐先生還著重談到“季節(jié)感”也是日本廚師和食客孜孜不倦,、樂此不疲追求的雅事,而他們在食物外形上的實驗:櫻花,、紅葉,、柚子、殘梅……除了裝點,,更主要的是突出了餐食中季節(jié)的信號,,人們可以通過它們產(chǎn)生或春寒料峭或落英繽紛的遐想。
在日本你還能吃到制法,、味道不一的各式面條,。不過,吃豚肉拉面時,,你千萬別覺得自己吃的是河豚肉,,因為碗中的此豚非彼豚,拉面里的豚骨湯和豚肉,,其實就是豬骨湯和豬肉而已,。河豚昂貴,怎么可能給每碗拉面都撒上幾片呢,?我當(dāng)然是有口福的,,在京都與旅日學(xué)者靳飛先生重聚,,獲請吃紙火鍋,,石棉紙制成的紙火鍋在電熱器上加熱,里面是沸騰的湯汁,,等著切成薄片的河豚肉下鍋,。“河豚可是生魚片中的佼佼者啊,?!苯壬每停瑩]箸不停,,我盤里一片片河豚肉紛至沓來,。
說到河豚,,不由得想起阿城先生的《常識與通識》,其中有段寫河豚的文字,,讓我印象深刻:“河豚很鮮美,,可是有毒,能置人死命,。若到日本,,不妨找間餐館,里面治河豚的廚師一定要是有執(zhí)照的,。我建議你第一次點的時候,,點帶微毒的,吃的時候極鮮,,吃后身體的感覺有些麻麻的,。我再建議你此時趕快作詩,可能此前你沒有作過詩,,而且很多著名詩人都還健在,,但是,你現(xiàn)在可以作詩了,?!闭f實話,吃河豚肉時,,我是決計想不起什么詩句的,,因為美食臨頭,那是顧也顧不上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