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wǎng)西安9月9日消息(記者劉濤)陜西省千陽縣從脫貧攻堅伊始,,針對貧困群眾不知道怎么干、包扶干部不知道怎么扶,、愛心人士不知道怎么幫,、各級各部門不知道怎么評的現(xiàn)實問題,采取“多向匯集建超市,、四批認領促項目,、各方聯(lián)動保落實”的辦法,創(chuàng)新建立縣,、鎮(zhèn),、村三級脫貧攻堅“項目超市”,把貧困村產業(yè)和群眾的脫貧需求物化為項目,,進入超市成為“商品”,,組織各種扶貧力量進入項目超市“購買商品”,認領項目,,使針對貧困戶的各項扶持辦法項目化,、條理化、可視化,,讓扶貧工作從“想辦法”變?yōu)椤斑x辦法”,,實現(xiàn)了各種資源要素的高效對接、各種扶貧力量的有機整合,,探索解決了如何精準扶貧的問題,。
群眾的需求與扶貧政策的有效對接是精準扶貧的關鍵。千陽縣整合政府,、企業(yè),、社會愛心人士等各方資源,以貧困戶需求為切入點,以政策,、項目,、資金為支撐,搭建“超市平臺”,,實現(xiàn)了扶貧要素的有機整合,。一是向下征集需求。成立“1+10”脫貧攻堅工作領導機構,,抽調7名縣級領導,、76名科級領導、152名機關干部,,組建7個駐鎮(zhèn)工作隊和76個駐村工作組,,動員100個單位包村、3879名干部聯(lián)戶,,形成四支脫貧攻堅力量進村入戶,,下沉到貧困群眾身邊,廣泛走訪群眾,,深入調查研究,,摸清致貧原因,找準發(fā)展瓶頸,,了解貧困戶的所思,、所需和所想,列成一個個問題清單,,為制定脫貧舉措奠定了基礎,。二是向上對接政策。將征集形成的貧困群眾需求和問題清單,,與各級各行各業(yè)的政策,、資金、項目進行對接,,真正把貧困戶的需求轉化為具體可操作的,、到村到戶到人的項目,用簡明扼要,、條理清楚和群眾易懂的語言整理印制成脫貧攻堅政策匯編,,發(fā)送到幫扶干部和貧困群眾手中,做到幫扶干部人手一冊,、貧困戶戶均一冊,。組織職能部門、動員幫扶人員,,進村入戶開展脫貧政策宣講,,把各級的扶持激勵政策直接送到了群眾身邊,。三是搭建超市平臺。在需求與政策對接基礎上,,歸納梳理出針對貧困村脫貧的基礎設施,、產業(yè)發(fā)展、公共服務,、環(huán)境優(yōu)化等四大類項目,,針對貧困戶脫貧的易地搬遷、產業(yè)脫貧,、轉移就業(yè),、生態(tài)補償、金融扶貧,、教育資助,、醫(yī)療救助、兜底保障等八大類項目,,經過召開村組干部,、黨員代表、貧困群眾代表專題會議和與貧困戶本人反復討論,,匯集形成村級和貧困戶項目超市,,為精準幫扶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