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源村入處口的轉經(jīng)筒廊道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葛懷宇):今年38歲的扎西才仁是在三江源之一的長江源頭沱沱河牧區(qū)出生長大的牧民,。今年8月盛夏時節(jié),他和另外兩名生態(tài)管護員帶著帳篷,、食物等生活必需品,,驅(qū)車500多公里,回到養(yǎng)育了他25年的沱沱河邊,,巡護已經(jīng)禁牧十多年的高寒草原,。
扎西才仁告訴記者,這次前往草原的路上雨下得特別大,,很難走,,幸好第二天放晴了,他看到了多年來見過的最美的草原,?!拔沂牵玻埃保衬険尾菰茏o員的,過去的三年里,,草原沒有明顯的變化,。就是在2017年的這個夏天,天氣特別好,,草長得特別好,,花兒也開得特別美?!?/p>
這是扎西才仁今年4月參與集中巡護之后第二次前往沱沱河地區(qū),。驅(qū)車420公里抵達海拔4500多米的唐古拉山鎮(zhèn),再上到海拔4800米以上的沱沱河源頭高寒草原,,單程不下500公里,。和同樣在格爾木市近郊長江源村居住的草原管護員一樣,扎西才仁每次巡護至少歷時3天,,行程1000多公里,。作為村里首批上崗的草原管護員之一,扎西才仁每年都參與巡護活動。他說:“生態(tài)管護員在工資上來說不是很高,,400多公里上去到唐古拉山鎮(zhèn),,還要加油,上山后還要租摩托車,,開銷很大,,但是不管工資高不高,這不重要,。保護生態(tài),,保護草原是自己的職責,一定要把自己的職責盡好,?!?/p>
長江源村整潔的村容村貌
2004年,為響應國家長江源保護政策,,長江源頭沱沱河地區(qū)的128戶,、407名貧困牧民離開祖祖輩輩放牧的草場,走下平均海拔4800米的唐古拉山,,來到格爾木市近郊的長江源村,。在從居無定所的游牧生活向定居生活轉變的十多年中,長江源村的居民已經(jīng)增加到了247戶,、578人,,生活條件得到大幅改善,收入來源更加多樣,,人均收入從最初不足2000元提高到目前的2萬多元,。離開牧區(qū)后,扎西才仁家里就沒有了牛羊,,世代游牧的草場便處于禁牧狀態(tài)。十多年來草原上最大的變化就是草長得更好,、更長了,,過去難得一見的藏羚羊、野驢,、野牦牛,、黃羊等動物又重新出現(xiàn)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