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洛陽的王金虎,。
上世紀(jì)八十年代,,他結(jié)婚生子,沒告訴妻子自己是棄兒,,“怕她知道后出什么問題,。”
1990年一個夏夜,,王金虎夢見了上海的親人,,面目模糊,叫他的名字。
半夜驚醒,,多少事在他心里過了一遍又一遍,,漚了好些年,要尋親的念頭,,由這個夢漚出來了,。
當(dāng)時工作的木材公司忙,但他等不了,,第二天,,就買了去上海的火車票。
洛陽向西250公里,,華山腳下的小城潼關(guān),,李萬成同樣經(jīng)歷了充滿煎熬的少年時代。
小鎮(zhèn)是個小社會,,誰家孩子是抱養(yǎng)的,,大家都清楚。
孩子們開玩笑,,總要指著他說抱養(yǎng)的,,他就和人打架,打到鼻青臉腫,,悶著一口氣回家,。
找對象時,鄰居介紹一個姑娘,,人品,、長相、家世俱佳,,只有一個條件,,要他做上門女婿。他一口回絕,,“我這20多年弄不明白身世,,還寄人籬下,招到別人家里也是寄人籬下,,這種壓抑感不行,,我受不了?!?/p>
結(jié)了婚,,他在公社里當(dāng)電影放映員,電影《英雄兒女》里,,女主角王芳和親生父親在朝鮮戰(zhàn)場上團(tuán)圓,,兩代人和解的鏡頭,,他哭得最大聲。
那時他有了孩子,,知道不是萬不得已,,沒人會把親骨肉拋棄,才慢慢接納自己并試著理解親生父母,。
2000年后,,李萬成看到南方棄兒尋親的新聞,動了心思,。
無錫市福利院工作人員回憶,,從上世紀(jì)80年代開始,漸漸得知身世的棄兒們開始尋親,。最初是到福利院查詢,,或在報紙刊登尋親啟事,成功者寥寥無幾,。90年代,,各地才掀起了一波波的尋親熱潮。
沒有任何線索,,不知目的地在何處,,棄兒們還是沿著曾經(jīng)北上的鐵軌,南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