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記者:現在我們看到治療過的區(qū)域有什么變化,?
鄧勇斌:這個腫瘤是我們治療之前圖象稍微黑一點,,我們治療之后這個圖象就慢慢變白了,。
45分鐘后,,聚焦超聲的手術完成了,,這位患者的子宮肌瘤已經絕大部分被消融,,這位患者從手術臺上下來,,并且還自己走出了手術室,。
記者:感覺還好嗎,?現在?
患者陳女士:現在好多了,,清醒了一點了,。
記者:現在主要是麻藥的感覺嗎?
陳女士:麻藥應該已經過了,,反正現在就是有點想睡覺的感覺,。
記者:那身上疼嗎?剛才做手術的部位,。
陳女士:不疼,。
記者:做的過程中有什么感覺?
陳女士:沒啥感覺,,反正我感覺我一直在睡覺,,
這位患者是這家醫(yī)院里第3578位接受海扶手術的人。而早在1988年,,當時作為婦產科醫(yī)生的王智彪就想用聚焦的超聲波給病人在體內做手術,,想把這個聽起來不可能的設想變成現實。通過查詢資料他發(fā)現,,美國人在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就提出了類似的想法,,但是當時在世界上還一直無人實現,更不用提用在臨床手術上,。
為了造出這樣一臺醫(yī)療設備,,王智彪和工程師團隊們想盡了辦法,一邊造機器,,一邊做試驗,,如何才能讓聚焦的能量足夠強,,如何才能讓聚焦點非常精確,醫(yī)生和工程師們一次次試驗,,苦苦求索,。
重慶海扶醫(y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總工程師王芷龍:第一次我看見超聲波能很好的聚焦了,那么這個強度多高,,我不知道,,我就拿了一條小鯽魚,把魚放在焦點那個地方,,我一打超聲波一發(fā)射之后,,焦點很快就像一個刀一樣把鯽魚打了一個小洞,并且馬上血就流出來了,,我才知道超聲波通過聚焦后它的能量完成可以達到手術刀的效果,。
長期以來,在我國,,進口的醫(yī)療器械數量的市場份額一直都達到70%以上,,而高端、大型的醫(yī)療設備,,更是被進口產品占據了90%以上的市場,。因此,當1999年中國首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醫(yī)療器械——“超聲聚焦刀”誕生時,,所有看到的醫(yī)生都難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王芷龍:這個設備我把這個布拉開的時候,他說大王這個設備是你造的吧,,我說是我造的,,他沒開腔,停了五分鐘又問我一次,,大王真的是你造的?我說真的是我們造的,。所以我很自豪,。
然而,醫(yī)療設備不是閉門造車,,必須要在臨床醫(yī)學上可以使用才行,。就在重慶醫(yī)科大學的這間實驗室里,王智彪和他的醫(yī)學科研團隊,,用海扶刀在動物身上做了數不清的試驗,。每年的數量用噸來計算,用卡車來拉,。
1997年12月,,同樣是在這間實驗室里,,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教授,超聲醫(yī)療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醫(yī)學專家陳文直,,和王智彪等各個科室的專家,,一起在這里,進行全世界第一臺海扶刀的手術,。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教授,、超聲醫(yī)療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醫(yī)學專家陳文直:一輩子不會忘。當時是一個孩子,,骨肉瘤,,肉瘤長在腿上了。一般發(fā)現了就要截肢,,截肢,,還活不了多長。當時我們都是一排救護車,,就是不同的搶救車擺在那,。做下來以后,做還是跟順利,,沒有什么反應,,都很順利,所以我們擔心皮膚,、神經,,我們都保護很好,第二天就安排他做了核磁,,放射性核素掃描,,馬上就顯示了一塊腫瘤組織壞死,清楚地顯示,。
王智彪:超聲波診斷的第一例病人不在中國,,第一例CT也不是在中國,第一例核磁也不在中國,,第一例PET也不在中國,,第一例試管嬰兒不在中國,就是手術類,,腔鏡都不在中國,,但是第一例聚焦超聲手術在中國,而且這個不是一個病人第一例,,剛才我說的骨癌,、肝癌、乳腺癌,、胰腺癌,、子宮肌瘤都在中國,。
更多精彩請點擊:新聞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