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潘從武
□ 本報通訊員 宋 超
記者近日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烏魯木齊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的專題新聞發(fā)布會上獲悉,,2013年至今,,烏市兩級法院共受理非法集資案件44件,被害人達4500余人,,涉案金額達7億元人民幣,。非法集資案件犯罪手段呈現多種新形式、新特點,,隱蔽性強,,正向投資理財、投資擔保等領域滲透,。
被害人因非法集資家破人亡
據烏市中級人民法院新聞發(fā)言人王斌介紹,,2013年至今,烏市兩級法院共受理非法集資案件44件,,其中,2013年4件,,2014年3件,,2015年上升至13件,2016年16件,,2017年以來8件,,涉案被告人91人,被害人4500余人,,涉案金額達7億元人民幣,。除少數個案涉案款項全部退還被害人之外,仍有數億元案款無法追回,。
烏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事審判第二庭庭長尹軍說,,烏市法院審理非法集資類案件的主要類型,,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和集資詐騙罪,其中,,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37件,,受理集資詐騙案件7件。
據記者了解,,從2015年至今,,烏市全市法院已審理終結的25件案件,涉案金額達5.5億余元,。涉案被告人多為小學或初高中文化程度,,跨區(qū)域作案特點突出。此外,,被害人中有個體經營戶,、國家工作人員、企業(yè)職工等,,參與集資的錢款為其多年積蓄,,有的甚至來自同學、朋友,、親戚等人的借款,,因被告人無法償還借款,多數被害人陷入困境,,有的被害人甚至因此傾家蕩產,,家破人亡。
“黑手”伸向投資理財等領域
王斌說,,非法集資案件呈現多種新形式,、新特點。犯罪人員大多通過注冊合法的公司或企業(yè),,打著響應國家產業(yè)政策,、支持新農村建設、實踐“經濟學理論”等旗號,,由傳統(tǒng)的種植,、養(yǎng)殖向工程項目、科技開發(fā),、投資入股,、消費返利等方式轉化,廣泛滲透到農業(yè),、房地產,、商貿、建筑,、金融,、食品加工,、旅游、醫(yī)療衛(wèi)生和教育等行業(y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正向投資理財,、投資擔保等領域滲透。
烏市法院審理的幾起非法集資案件,,均為非融資性擔保企業(yè)以開展擔保業(yè)務為名非法集資,,這種模式主要有兩種形式:發(fā)售虛假的理財產品;虛構借款方,,以提供借款擔保名義非法吸收資金,,同時以每月向投資者支付高額利息的方式掩蓋虛構、偽造的事實,。
尹軍說,,眾所周知,銀行存款年利率一般為1%至2%,,而擔保公司宣傳的投資年回報能高達14%至18%,,當老百姓簽訂合同之初,擔保公司會按照合同約定每月支付利息,,但這些利息是以“拆東墻,,補西墻”的方式支付給投資者的,一旦資金鏈發(fā)生斷裂,,必然導致投資客戶資金無法返還,。
尹軍指出,非法集資案件涉案金額及被害人數量有逐年增加的趨勢,,犯罪案款難以追繳,。按照刑法規(guī)定,對于被害人的合法損失應由違法犯罪人員予以退賠,,但多數犯罪人員將非法集資案款或用于個人消費,,或投資失敗,雖經多方追繳,,仍無濟于事,,因此,被害人損失往往難以挽回,。
多數被告人存在僥幸之心理
王斌介紹說,烏市兩級法院保持了對非法集資案件的高壓態(tài)勢,,重視涉案財產追繳工作,,通過量刑規(guī)范化改革等多種有效措施,增強對犯罪人員的震懾力,,鼓勵被告人積極退贓退賠,,合法高效處置隨案移送的涉案財產,,盡最大限度挽回被害人經濟損失。
據記者了解,,烏市法院還與有關部門加強聯(lián)動,,合力防范和打擊非法集資犯罪行為。
尹軍說,,在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中,,被告人多存在僥幸心理,而被害群眾多數為退休人員,,在非法集資者的夸大宣傳和高利息誘惑下,,認為自己對企業(yè)是“投資”行為,更有甚者,,有的案件被害人書寫聯(lián)名信,,要求對被告人從輕處罰、判處緩刑,、繼續(xù)管理企業(yè),,以期歸還本金和利息,嚴重干擾了審判機關對違法案件的正常審理,。
不要因貪圖高收益掉落陷阱
王斌說,,要減少非法集資案件的發(fā)案率,必須健全有關行業(yè)和單位的管理制度,,加大監(jiān)管和查處力度,。特別是在當前,新疆經濟處于高速發(fā)展時期,,在這種大環(huán)境下,,招商引資管理部門應主動加強對招商企業(yè)的監(jiān)督管理,從公司注冊,、日常業(yè)務開展等方面強化監(jiān)督,、檢查,發(fā)現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堅決予以查處和取締,。各級政法機關形成合力,從案件的偵查,、起訴,、審判等方面加大打擊力度。
尹軍認為,,廣大群眾要提升投資風險防范意識,。一般來說,機構吸收公眾存款必須經過人民銀行批準,,主要由銀行等金融機構統(tǒng)一執(zhí)行,,其他機構并不具備吸收存款的資質,。另外,我國法律規(guī)定,,超過國家規(guī)定貸款利率4倍以上的利息不受法律保護,,可以作為判斷回報是否過高的參考標準?!翱焖僦赂弧薄案呋貓?、零風險”極有可能是“請君入甕”的投資陷阱。
尹軍呼吁,,廣大投資者和居民一定要增強分辨能力,,抵擋住誘惑,切莫貪圖高利,,參與非法集資活動,,更不要相信“天下有免費的午餐”。遇到投資,、理財機會,,可以通過政府官方網站、工商登記資料查詢相關企業(yè)是否有國家金融管理部門批準的融資資格,,也可以向有關部門咨詢,,切不可抱有僥幸心理,盲目投資,。
原標題:烏市近5年非法集資案達7億 向投資理財領域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