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這個名字咋這么熟悉,?”
3年前,當越西縣西城中學初一年級班主任陳晶拿起新生花名冊,,發(fā)現“木苦衣伍木”赫然在列,,她找到校長打聽,最后確認就是寫“最悲傷作文”的那個孩子,。
2015年,,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寶石小學四年級學生木苦衣伍木,站在了全國輿論的“風口浪尖”,,她寫的作文《淚》,,受到了網友的廣泛關注。一時間,,同情、憐憫,、質疑……一撥撥的聲浪,,向這個當時只有12歲的彝族女孩奔涌而來。
和木苦衣伍木相處了一段時間后,,陳晶感覺這個學生很特別,,內心柔軟、善良,,但卻內向,、封閉,沒有“存在感”,,像個“透明人”,。“總覺得自己欠了所有人”,。
“讓她走出來,,既要有大愛,又要有‘棱角’,,更要學會保護自己,。”木苦衣伍木的老師們立下這樣的“目標”,,并不斷做著嘗試和努力,,情況慢慢有了改變。
木苦衣伍木接受采訪
今年7月15日,,本報記者前往涼山,,探訪木苦衣伍木一家現在的生活狀況,。在西城中學,記者見到了剛剛結束中考的木苦衣伍木,,她靦腆地笑著,,“試題比平時簡單,考得還行”,。
木苦衣伍木的敘述中,,她和絕大多數同齡人一樣,每天重復繁忙而緊張的學習生活,,喜歡看綜藝節(jié)目,,閑暇時也追劇、有自己最喜歡的偶像明星,,常常和班里同學討論夢想,,“男生大多數想當警察、消防員,,女生想當老師”……
人們一切關于“網紅”的設想,,似乎都與她“絕緣”。經歷了大眾的關注,,到漸漸被“淡忘”,,生活在起起伏伏之后,復歸于平靜,。
如今,,木苦衣伍木五姐弟的生活,“悲傷”已成往事,,奮斗變成“常態(tài)”,。木苦衣伍木說,她很感激總是被善意所圍繞,,“現在,,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可以靜靜地思考和規(guī)劃自己的未來,,而未來觸手可及,。”
“當一個普通人”
當一個普通人,,在大多數人看來,,幾乎是一個“沒有技術含量”的事情。對幾年前的木苦衣伍木來說,,卻“太過奢侈”,。父母相繼離世,而后又陷入“輿論的漩渦”,,她總覺得自己和其他同學“不一樣”,。
因為敏感,,她索性讓自己與外界隔絕。
“剛進校的時候,,她不和其他同學來往,。她自尊心很強,我們邀請她到老師家里吃飯,,給她買一些生活和學習用品,,她常常不愿意接受?!标惥δ菚r的木苦衣伍木既同情又擔憂,,她害怕同情會讓木苦衣伍木背上更沉重的包袱。
所以,,陳晶和科任老師一起定下一條規(guī)矩:“對班上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不因為輿論更關注哪個學生,,就對哪個學生有特別的照顧,。”
陳晶說,,班上大多數都是貧困學生,,只是情況各有不同,“希望創(chuàng)造對他們成長有益的環(huán)境,。”
木苦衣伍木(左)與班主任陳晶(右)在一起交流
30年前, 四川省涼山州普格縣東山鄉(xiāng),, 發(fā)生了一件轟動的事-- 鄉(xiāng)里的中心學校辦了“女子班”,, 90多名彝族女娃要上學了! 新華社記者記錄下女孩的求學畫面
30年前,,涼山深處開了兩個“女子班”,;30年后,她們怎么樣了,? 30年前,,四川省涼山州普格縣東山鄉(xiāng),發(fā)生了一件轟動的事——鄉(xiāng)里的中心學校辦了“女子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