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蘸濃墨,湖南長沙市望城區(qū)白箬鋪社區(qū)11歲的小學生張友晨,,用毛筆在紙上端端正正寫下“雷鋒”兩個字,,譚荒芳站在旁邊悉心指點,對小朋友取得的進步感到高興。
白箬鋪是個農村社區(qū),,以前,,孩子們學習書法的機會并不多。2019年8月,,湖南雷鋒紀念館退休職工譚荒芳和長沙雷鋒書畫院的志愿老師一起,,定時到社區(qū)做志愿服務,免費教學,。孩子們學習熱情高漲,,來的孩子多,,于是辦完一期又辦二期,。去年9月起,譚荒芳和其他志愿者約定每周六上午都來,,把一項階段性的志愿服務,,辦成了一個長期性的志愿項目。
“做志愿服務,,既要有情懷,,也要有毅力?!弊T荒芳說,。
作為第六屆全國文明單位,這些年來,,湖南雷鋒紀念館一直像播撒種子一樣,,傳遞著雷鋒精神。紀念館從館長到工作人員進學校,、機關,、居民區(qū),傳遞志愿服務精神,。
因事故自小雙手殘疾,,譚荒芳要完成這樣的工作,困難重重,,“坐公交車,,從口袋里掏錢買票都困難?!笨蔁o論多難,,她都沒停下傳播雷鋒精神的腳步:館內講解5000余次,聽眾超12萬人次,;外出做報告2000余場次,,聽眾達160余萬人次。
在譚荒芳的影響下,女兒也來到紀念館做講解,,“本來想接過她的擔子,,結果她退休后干得比我還多?!?/p>
像譚荒芳一樣,,更多志愿者也在傾力付出。
陳丹琳是長沙職業(yè)技術學院經濟貿易與信息技術學院學生,,空閑時間會到紀念館做文明勸導或路線導覽工作,,“從2019年4月到現(xiàn)在,服務時長達830小時,,不知不覺就做了這么久,。”
在陳丹琳參加的200多場志愿服務活動里,,有一個紀念館為中小學生社會實踐量身定制的志愿服務體驗項目,,紀念館依托青年志愿者的力量,提供部分志愿服務實踐崗位,。家長們帶著孩子一起聽場館工作人員和志愿者講雷鋒故事,,學公益課程,開展知識競答,,提升志愿服務他人的意識,。
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黨中央對宣傳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作出的一次重要部署,,對于提升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yǎng)和全社會文明程度都具有重要意義
朋友,,當你早晨買菜時,干凈整潔的菜市場是否令你心情愉悅,?當你開車上班時,,秩序井然的車流是否令你心情舒暢?當你晚飯后散步時,,一塵不染的街道是否令你心情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