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對話“春運母親”:看11年前照片“挺難過”,,希望孩子走出大山
背上是近一人高的行囊,,懷里是包裹在天藍色棉衣中的孩子,,年輕的母親佝僂著腰,,一手護著幼小的孩子,,一手拽著一個已然拖地的背包,,在南昌火車站匆忙趕車,。
那是2010年1月30日,當年“春運”第一天,,在南昌火車站前,,新華社記者拍下了這位返鄉(xiāng)母親的身影。
“肩上扛的是生活,,懷里摟的是希望,。”11年來,,這張照片被不斷轉(zhuǎn)發(fā),,人們稱她為“春運母親”,而她抬頭前行,、目光堅定的樣子也成為經(jīng)典的“春運表情”,。
2010年,在南昌火車站,,新華社記者周科拍下的照片,。新京報我們視頻截圖
2021年2月3日,照片的主人公巴木玉布木告訴新京報記者,,她不久前第一次從記者手機里看到這張照片,,想到之前的日子,“覺得挺難過的”。
巴木玉布木的家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瓦巖鄉(xiāng)桃園村,。10年前,,桃園村是全國“三區(qū)三州”深度貧困地區(qū)之一。用巴木玉布木的話來說,,那里只有大山,,由于沒有通路,除了村子和田地,,再無他物,。
如今,巴木玉布木通過種煙葉脫貧,,她終于從漏雨的土坯房搬到了干凈明亮的水泥新房,也見證了村子的黃泥巴小路變成寬闊的公路,。從沒讀過書的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孩子不要再重復自己的人生,,可以通過學習文化知識走出大涼山。
從來沒有讀過書,,因貧窮外出打工
新京報:你是哪一年出去打工的,?怎么想到去南昌?
巴木玉布木:我2010年去南昌打工是為了賺錢,。我家一直靠種地為生,,6畝旱地,一直在種玉米,、蕎麥和土豆,,平時吃的就是這些,但還經(jīng)常一年夠吃,、一年不夠吃,。我聽村里人說,南昌有磚廠,,就想去打工,。
從家到南昌用了三天兩夜。我去南昌是人生中第一次出遠門,,沒有手機,,也不認識路,就邊走邊問,,在火車上我還在問,,哪里有能帶著孩子打工的地方?
新京報:為什么會選擇帶著孩子出去打工,?
巴木玉布木:我老公腰不好,,一直在吃藥,我讓他不要去,在家?guī)Т笈畠?,我一個人去打工就好了,。當時家里人也反對,覺得我一個人去不安全,,但是我想去賺錢,。帶二女兒去,是因為她還小,,我想到自己小時候的生活,,希望她不要重復。
新京報:你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樣的,?
巴木玉布木:我們家一共五個孩子,,我是老二,哥哥去讀書之后,,一方面因為家里窮,,一方面因為還有弟弟妹妹沒人帶,我就在家?guī)透改阜N地,、放牛,,也順便帶弟弟妹妹。家里一直很窮,,沒得吃,,衣服破破爛爛,補了又補,。
我17歲結(jié)婚,,結(jié)婚前和結(jié)婚后都靠種地為生。我從來沒有讀過書,,不認識一個字,,連普通話還是結(jié)婚后搬到半山腰,我去人家地里幫他們做事,,一句一句學的,,一天也就賺二十幾塊錢。
不知道照片火了,,現(xiàn)在看“覺得挺難過的”
新京報:在南昌打工的生活是什么樣的,?
巴木玉布木:想起來很可怕。我在南昌打工兩個月,,一直背著小孩做事,,小孩睡覺時才把她放下來。每天都要做事,,除了下雨天,,一直在磚廠搬磚,。
我一個月能賺600多塊錢,老板包吃住,,自己用不了什么錢,。在南昌我認識了一些新朋友,但是我跟別人講話,,別人聽不懂,,他們說的話我也聽不懂,有時候覺得孤獨,。
新京報:你是怎么從南昌回家的,?
巴木玉布木:那天我起了個大早趕到南昌火車站,找車站工作人員幫我買票,,然后坐了兩天一夜的火車到成都,。在成都花15塊錢在一家小旅館休息后,又坐了14個小時的火車才到越西縣,,到家已經(jīng)是半夜了,。一共用了三天兩夜。
新京報:回家時背包里裝的是什么,?
巴木玉布木:我回去的時候背的東西很多,還有人幫忙扶了扶,。裝的是磚廠里別人不要的被子,,我撿回來洗干凈,想帶回家給家人蓋,,還有我和女兒的衣物,,礦泉水、方便面,、面包,、尿不濕之類的東西。
新京報:你知道你被拍下來的照片火了嗎,?
巴木玉布木:完全不知道,,我身邊的人也不知道。我前幾天從記者手機里看到了,,覺得挺難過的,,想到了之前的日子。
因孩子生病回鄉(xiāng),,種煙葉成功脫貧
新京報:后來為什么不打工回家鄉(xiāng)了,?
巴木玉布木:當時遇到了最大的難事,就是孩子生病了,。我不知道怎么去醫(yī)院,,別人講話我也聽不懂,,就帶她回老家的小醫(yī)院輸液。
而且我也很想家,,我沒有手機,,出來打工從來沒有和家人聯(lián)系過。南昌天氣太熱了,,想回家,,但是又沒錢,還想做事,,做事做得太苦,,又想回家。
回家后,,想想孩子太小了,,老人又沒人照顧,就沒再出去,。
新京報:回家后做些什么,?
巴木玉布木:回家后重新開始種地,繼續(xù)種玉米,、蕎麥和土豆,。4年前,村里開始扶貧,,讓大家一起種煙葉,,說是收益會更高。當時專家來教我們種,,一天下來,,我們就知道怎么種了。我們家六畝地全部種了煙葉,,還搭起了大棚,。
種煙葉的過程中,我們不斷加大面積,,我之前還在半山腰的石頭縫里開辟了一塊地,種植面積增加到15畝,。
第一年,,我們賺了五千多元,到了去年,,我們家成功脫貧,,是村里第二批脫貧的。
現(xiàn)在的巴木玉布木,。新京報我們視頻截圖
最大的心愿是孩子能走出大山
新京報:賺錢之后做了些什么,?
巴木玉布木:蓋了新房,。我之前是扶貧對象,有4萬元的建房補貼,,之后,,我又自籌了7萬元,蓋了三室一廳的水泥房,,買了家具,,貼了瓷磚。以前我住的都是土坯房,,下雨天就會漏雨,,我們搬到新家之后,用兩頭牛招待了來做客的朋友,。
新京報:11年間,,你的生活有了什么樣的變化?
巴木玉布木:我有了新房子,,不用再住土房了,。也能吃上白米飯了,有菜有肉,,不像以前,,吃的都是自己家種的玉米。村里通了水和電,,晚上不用再摸黑,,還有了公路,能看到來往的汽車,,馬車和又黃又厚的泥巴路消失了。
新京報:你現(xiàn)在在做什么,?
巴木玉布木:家里脫貧之后,,我們還是想多賺點錢。去年,,我和老公一起去深圳電子廠打工,現(xiàn)在我們在福建養(yǎng)海參,,一個人一個月能賺三千多,。
新京報:這次有沒有帶孩子一起出去?
巴木玉布木:2010年我回家后不久,,二女兒因病去世了。2013年后,,我又有了三個孩子?,F(xiàn)在,4個孩子中有3個到了上學的年齡,,都在家讀書,,我希望他們能好好讀書,。
新京報:對未來的生活,,你有什么期待?
巴木玉布木:我自己要多做事多賺錢,,孩子們要好好讀書,不要再重復我過去的日子,,最希望他們能走出去,。
新京報記者 汪暢
11年前那位春運母親找到了 2010年1月30日,,新華社記者周科在南昌火車站拍下了這樣一張照片:年輕母親被巨大的行囊壓彎了身軀,她手里的背包眼看拖地,,但攬在右臂中的嬰孩整潔而溫暖
原標題:四川28歲女子菲律賓失聯(lián)失聯(lián)當天與母親對話“詭異”封面新聞記者王越欣李慶5月25日,一通視頻電話后,,四川青神28歲女子周恒在菲律賓失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