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往北京方向的火車上,,我的鄰座坐著一位家里兩個大學生的父親,,這位父親驕傲地告訴我,他的女兒三年前上的清華,,兒子今年上了北大,。
我問這位農(nóng)民父親:“您把兩個孩子都送進了名牌大學,請問有沒有什么絕招???”農(nóng)民父親的回答出人意料,“我這人沒什么文化,,其實也沒啥絕招——我只不過是讓孩子教我罷了,!”
這位農(nóng)民父親對我說,自己小時候家窮沒念過書,,自然也就沒什么文化教孩子了,,但他又不能由著孩子瞎混,于是就想出一個辦法:
每天等孩子放學回家,,他就讓孩子把學校老師講的內(nèi)容跟自己講一遍,;孩子做作業(yè),他自己也跟著在旁邊讀讀孩子的課本,,弄不懂的地方就問孩子,,如果孩子也弄不懂,就讓孩子第二天去問老師,。
這樣一來,,孩子既當學生又當“先生”,學習的勁頭就甭提多大了,!哪怕是別人的孩子在外面玩的熱火朝天,,他家的孩子也不為所動,就這樣孩子的學習成績從小學到高中一路攀升,,直到考上重點大學……
很多父母聽到這里肯定想說:我哪兒有那個時間?。∶刻焐习噘嶅X養(yǎng)家都累得要死了,。還得聽孩子給我講課,,當家長的尊嚴何在啊,?別著急,,咱們先來看看這個故事帶給我們的啟發(fā)。
啟發(fā)一:讓孩子翻身“當”老師,,愛上“學習”
讓孩子“當”老師的目的是什么,?考高分,爭名次,?NO,!為什么,?因為……有人曾用胡蘿卜和兔子來比喻孩子的學習。
伸手把胡蘿卜放在兔子面前,,兔子不斷地往前跑,。例如父母對孩子說,“你為什么要好好學習呢,?因為這樣才能進重點學校,,將來才有好的工作,有好的收入,?!?/p>
這,是學習的初級境界,,也就是為了生存和利益進行學習并與別人競爭,,參照對象是社會規(guī)則和別人。
而更好的狀況是,,沒有胡蘿卜,,兔子也會往前跑。為什么呢,?因為這只兔子熱愛奔跑,!它覺得在奔跑當中獲得很多的成就感,不管胡蘿卜或其他外界的誘因存不存在,,它都會自動自發(fā)地往前跑去,。
這,則是最佳的學習境界,。因為自身能從學習新知中感受到樂趣而學習!
所以,,讓孩子“當”老師的最終目的便是讓孩子真正愛上“學習”,,把學習焦點放在學習的成就感上。如果父母親能實現(xiàn)這目的,,孩子便不會特別注重跟別人比,,而是只該跟自己比較,多學了一些知識,,自己就有所進步,,當然值得高興。
如此一來,,孩子可以從獲得知識當中,,得到很大的滿足和成就。這么做,,就會培養(yǎng)出熱愛奔跑的兔子,。并且,,通過培養(yǎng)孩子發(fā)自內(nèi)心的學習熱忱,孩子才能樂在學習而發(fā)揮潛力,,取得他真正應有的學習水平,。
啟發(fā)二:讓孩子沐浴在賞識的陽光下
孩子通過給父親講學,一方面鞏固了知識要點,,另一方面獲得了信心和動力,,從父親那兒得到了種被重視的感覺。賞識是教育的真諦,,是孩子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需要,。
著名歌劇演唱家恩瑞哥·卡羅素10歲時,他的音樂老師說:“你五音不全,,不能唱歌,。你的歌簡直就像是風在吹百葉窗?!被氐郊液?,卡羅素很傷心,并向母親哭訴,。那時,,他的母親肯定地說:“孩子,其實你很有音樂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