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意投訴已成黑色產業(yè)鏈
2016年7月,,天津市一對梁姓兄弟因利用電商平臺知識產權維權機制進行惡意投訴,、敲詐近百名淘寶賣家,被警方以敲詐勒索罪刑事拘留,。兄弟兩人假冒廠家注冊域名,,在網上建立“官網”,并利用該虛假官網,,以淘寶商家盜用其“官網”圖片為由發(fā)起知識產權投訴,,不少淘寶商家為了避免銷售損失,按照梁某兄弟的要求繳納了1000元至30000元不等的“授權費”,。據警方初步統(tǒng)計,,短短2個月內,就有98名商家,,被梁某兄弟敲詐,。
與梁某兄弟相比,,一些“知識產權流氓”公司更為惡劣。這些公司對合法商家發(fā)起大量虛假投訴,,造成商品下架乃至商家被迫關店,,不少賣家的正常經營受到嚴重影響。
惡意代理公司往往通過搶注商標的方式對平臺商家發(fā)起侵權投訴,,在投訴成功后高額勒索商家,,再進行撤訴。例如某代理公司注冊“機車”,、“花苞”,、“郵差”甚至“破洞”等淘寶熱搜詞,與熱搜詞相關的70%左右的賣家都遭到惡意投訴,。另一代理公司在箱包類別搶注NIKE的Y型圖案,,甚至對NIKE官方旗艦店和官方授權店鋪發(fā)起惡意投訴。
進行大量虛假陳述,、濫用“通知-刪除”機制也是此類公司騷擾脅迫眾多商家的通用手段,。
據阿里巴巴平臺治理部統(tǒng)計,2016年阿里巴巴平臺總計發(fā)現有惡意投訴行為的權利人賬戶5862個,,近103萬商家和超600萬條商品鏈接遭受惡意投訴,,造成賣家損失達1.07億元。目前惡意投訴總量已占到阿里巴巴知識產權保護平臺接受投訴總量的24%,,而絕大部分惡意投訴,,來源于各類“知識產權流氓”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