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過周密部署,記者與城管隊員小謝一同前往,。因為小謝是本地人,,他可以以找人的名義接近制假的窩點,即便被人認(rèn)出來也不易引起懷疑,。
前日上午,,記者和小謝一同來到黃渠村,黃渠村被兩棟高樓包裹在中間,,村里都是平房,,村里道路狹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城中村,,凡是看見有陌生人進入,,總有人在后面跟著,“制假者把加工點放在這里非常隱蔽,,因為有個風(fēng)吹草動的,,人馬上就會逃走”小謝說。
記者和小謝手里只有一個粗略的地址,,記者兩人在村里轉(zhuǎn)了三圈,,也沒有找到地方,。因為怕打草驚蛇,又不敢貿(mào)然詢問,,所以第一次進村沒有找到。
三次進村找到粽子窩點
小謝利用自己對當(dāng)?shù)乇容^熟悉的優(yōu)勢,,給幾個朋友打電話,,甚至都動用了父親朋友的資源,終于被告知要找的地址就在第三條巷子里,。
于是記者和小謝第二次進村,,但是走進第三條巷子,并沒有看到粽子窩點,。
“不會錯,,村里人說的地址啊”小謝嘀咕著,突然想到很可能是找錯方向了,,應(yīng)該從村里的另一頭進來的第三條巷子,。于是記者和小謝修正了方向走進了第三條巷子。
“沒錯,,就是這”剛走進巷子走了10多米,,記者就聞到了粽子的味道,在巷子盡頭的右側(cè)的院子里,,記者終于見到了味道傳過來的地方,。
小院里隨意堆放著鐵盆、塑料盆,,幾個大鋼精鍋里冒著熱氣,,看見記者和小謝,院子里一男子用警惕的眼神看過來:“你們找誰,?”
記者隨便編了個名字,,男子稱沒有我們要找的人。于是記者和小謝退了出來,。
但因為沒有拍攝視頻作為證據(jù),,對日后處理不利。所以記者和小謝決定再次探訪,,為了不引起懷疑,,改在下午再去。
下午3點左右,,記者和小謝再次走進了做粽子的院子,,此時院子里面沒有人,掀開鍋蓋,,記者看到了滿滿一鍋的粽子,,另一口鍋里也是粽子,。在拍攝了一段視頻和幾張照片后離開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