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給人介紹對象特簡單,公園一見面,,倆人兒就成了,。”從逛公園認識的公園售票員,,到逛商場遇到的熱心買布小姑娘,,或是出門打醬油的司機,,只要朱芳熱心上前一問是單身,,定了時間地點,一見面就成的例子很多,。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一批一批的外地人涌來北京,,他們也有找對象的需求。不僅如此,,1998年,,朱芳上了崔永元主持的《實話實說》,連續(xù)播兩集,,一下成了紅人,。
“上世紀90年代以前是二十歲的小姑娘小伙自己找,90年代末期及以后,,就是家長帶過來找,,年齡也大了,都是三十幾歲的,?!敝旆颊f90年代以前人們工作比較單一,總結起來有“八大員”,,比如炊事員,、售貨員,、售票員、理發(fā)員,、安全員等,。后來有了“新八大員”如多了公務員、演員,、文員等,。經(jīng)濟上也有變化,90年代以前大家工資都差不多,,90年代以后,,工作多樣,掙錢也有多有少了,,擇偶標準也增加了這一項,。
在朱芳的眼里,他認為2011年以后人們的擇偶標準開始有些“脫線”了,,也就是高不成低不就,。更讓朱芳無奈的是:“現(xiàn)在的孩子很怪,不著急,,讓家長愁,,思想和過去不一樣?!?/p>
不為發(fā)財為心安
干了47年紅娘,,不僅沒發(fā)財,還往里搭錢費力,。上班的時候,,朱芳工資中有三分之一得拿出來做活動經(jīng)費。到了發(fā)工資的時候,,老伴兒就問他:“你工資條呢,?”朱芳總是敷衍了事。有時還為自己辯解:“別人喜歡養(yǎng)花養(yǎng)草,,打牌賭錢,,我都不愛,就喜歡給人介紹對象,,養(yǎng)鳥還得買鳥食呢,,我這事兒上花點錢算什么啊,!”
1996年前,,朱芳全憑一腔熱情為人牽線說媒,義務奔波在求偶人的中間,。隨后朱芳的話費開始直線飆升,,起初租房,,房子需要租金不說,每月的電話費就是七八百,,打印表格,、文件,制作通訊錄,,添置桌椅板凳,,來人沏茶倒水、組織聯(lián)誼活動都需要錢,。后來朱芳開始象征性地收錢,,前來登記的人收200塊錢,管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