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男孩對鄰家叔叔叫“爸爸”
尷尬背后是疾病的殘酷真相
4月2日“世界自閉癥日”,,兒童心理中心專家建議家長帶患兒積極康復(fù)訓(xùn)練
本報記者何麗娜本報通訊員李彬
早上8點多,,爸爸媽媽相繼出門上班去了,,爺爺去農(nóng)貿(mào)市場買菜了,,奶奶在廚房刷洗碗筷,,只留下3歲半的樂樂(化名)一人在客廳玩耍。他趴在茶幾上,,面前攤著積木,、彩泥、故事機(jī)……但他都好像沒看見一樣,,卻對爸爸前一晚喝完忘扔的可樂瓶蓋發(fā)生了濃厚的興趣,。奶奶走過來打開電視,播放動畫片《熊出沒》,,依然沒能吸引他的注意,。
看著專注于“研究”可樂瓶蓋的孫子,奶奶的眼淚又忍不住流了下來,,因為在不久前,,樂樂剛被確診患有自閉癥。
叫鄰居家叔叔“爸爸”
引來兩家尷尬
白白的皮膚,、圓圓的臉蛋,、忽閃著大大的眼睛,樂樂生來就是個討人喜歡的孩子,。從小奶奶抱著他去小公園遛彎,,總能引來一聲聲夸贊。然而,,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有個問題逐漸暴露出來。過了周歲之后,,同齡的孩子開始牙牙學(xué)語,,會叫人,會簡單對話,??蓸窐肥冀K“金口難開”,直到一歲半時才會叫媽媽,,而之后就再沒進(jìn)展,。
起初,樂樂的爸爸媽媽也有過擔(dān)憂,,想帶孩子去醫(yī)院看看,,但爺爺奶奶總說“貴人語遲”,還拿一個外面聽來的某孩子5歲才說話的例子來“安慰”他們,,于是全家人就慢慢放松警惕,。看著孩子能吃能喝又能睡的,,上醫(yī)院的事也就不提起了,。
其實,樂樂也不是完全不會說話,,像爸爸,、媽媽,、叔叔、阿姨等簡單的稱呼也會幾個,,糟糕的是他分不清身邊人與自己的關(guān)系,。一次,在電梯里碰上隔壁鄰居一家,,樂樂莫名沖人家男主人喊了聲“爸爸”,。“這是他第一次說出這兩個字,,我真不知是驚還是喜,,兩家人頓時陷入尷尬的氣氛中?!睒窐穻寢屨f,,類似事情還不止一次,他會對著爸爸喊“叔叔”,,也會朝著奶奶喊“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