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教育部出臺的幼兒園“小學化”專項工作治理通知要求,,堅決治理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nèi)容,,以及社會培訓機構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等名義提前教授小學內(nèi)容,。同時糾正“小學化”教育方式,包括以課堂集中授課方式為主,,或以機械背誦,、記憶、抄寫,、計算等方式進行知識技能性強化訓練的行為,。
小學教材與幼兒園教育存“代溝”
針對幼兒園“小學化”傾向,有網(wǎng)友認為,,幼兒園“拔苗助長”的問題在于小學,,一些小學的一年級將拼音一帶而過,如果幼兒園不教,,孩子根本跟不上,。“有的孩子6歲要上小學了,,結果小學老師說孩子水平不夠,,被退回來上幼小銜接班,。”
面對小學擇校壓力,,孩子進入幼兒園大班之后,,家長就做起打算;一方面依賴幼兒園加強識字,、拼音,、計算的教學,另一方面還要自己買來各類幼小銜接課本在家教孩子,,“惡補”小學一年級的知識,。河南省一名家長說,當?shù)赜幸凰W,,入學前必須考試,,低于95分都不要。
“從根本上講,,這是‘幼升小’壓力傳導所致,。為了上好的小學,家長不得不如此,;而為了迎合家長需求,,幼兒園也不得不如此?!痹谡憬∩鐣W會會長楊建華看來,,家長要成效、學校要“績效”,,再加上社會培訓機構的涌入,,合力“綁架”了正值幼年的孩子。
同時,,不少家長認為當前的幼小教育銜接問題也是一個重要推手。上海市一網(wǎng)名為“幸運花MG”的家長指出,,幼兒園和小學一年級的教材設計存在“代溝”,,小學一年級要求讀課文,缺乏從零開始,、由淺入深的過程,,只能讓孩子學前學習,“這些教材不是給沒有基礎的孩子編寫的,?!?/p>
浙江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劉徽認為,幼兒園“小學化”的深層焦慮源于家長和孩子對升學機制,、考試評價體系的不確定,、沒把握,。在幼小銜接階段,不愿在搖號排位中聽天由命的家長,,只能讓孩子提前學,、拼命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