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穿著母親親手縫制的衣裳,,無論游子走多遠,,離開家有多久,只要一想起遠方的家,,有老母親在等待著他回來,,他都會感到一份安心、一份踏實,。如果說為遠行的游子縫補衣裳是每一位母親最樸素的表達,,這個母親的愛的一種方式的話,那么兒子對于母愛的深切感受和情感的回報,,我想也許比母愛的無私付出要更加地難得,,更加地珍貴。所以這首《游子吟》的核心我覺得不在前四句,,而在最后兩句,,那就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p>
對于孟郊來說,我覺得這個“報得三春暉”的“報”字就顯得更加地珍貴了,。因為我們剛才有介紹,,他直到46歲才考中進士,直到50歲才終于謀得一官半職,,然后能夠相對比較長久地陪伴在老母親的身邊,。我想,如果不是有老母親一直在他的身后支持他、鼓勵他,,他可能老早就放棄了,,他可能堅持不到最后。
所以我想,,這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還包含了孟郊對于母親的一種無比愧疚的這樣一種感情。
當然了,,我想對于每一位母親而言,,其實兒子做了多大的官不重要,兒子掙了多少錢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陪伴,。所以如何報答,形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子女有沒有“寸草心”,。
主持人康輝:
好,謝謝楊雨教授給我們的講解,。
今天我們在講孝道,,我想重復我的一個觀點,就是愛是天性,,是自然屬性,,但是愛也一定需要學習,孝是一種愛,,那孝道也需要學習,。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精神和價值觀念,關于這一點,,我想問問現(xiàn)場的同學們,,你們有沒有一些問題或想法想和我們兩位老師交流的?有沒有,?
好,,第一排的這位女同學,。
觀眾:
說到孝道,,我確實有一個困惑,就是比如說,,我之前給媽媽買過一雙比較昂貴的鞋子,,然后我怕她心疼錢,所以我跟她說其實這個鞋子很便宜,。那我這么做算不算是欺騙了她,,算不算是有違孝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