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每個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來說,,我們的日常生活往往由幾點一線構成,周而復始,日日夜夜,這些不同的地點串聯(lián)起人們生活的動線,編織出一幅流動的都市生活圖景。只是,大部分時間,,匆忙的都市人只是經過了它們,并未來得及真正經歷與感受它們,。
也是因此,,近來不少學者試圖從更為當下的日常實踐與持續(xù)的變遷當中去理解現(xiàn)代城市生活的發(fā)生與演變過程。例如,,徐前進的《流動的豐盈》,、陸興華的《人類世與平臺城市:城市哲學1》等作品就從不同的學科視角出發(fā),挖掘與分析關于城市社會的景觀,、思想,、語言與行動。
事實上,,如果我們以人類學的眼光重新審視城市生活,,不難發(fā)現(xiàn)的是,,每一個看似熟悉的、點狀或團塊的空間都富含知識,,它們記錄著時間與情感,,承接與斷裂。正如陸興華在書中所言:“每一個(城市)住民都像德勒茲眼里的電影觀眾,,是要通過在電影中找到自己的那一幀時間圖像,,把電影變成自己的電影。反過來,,像是在一場演出中一樣,,城市住民也要向自己給出時間,使自己的生命時間成為宇宙綿延的一部分,,轉而使城市成為他們自己的作品,。”
本期專題探討的是城市生活,,由四篇文章構成,,分別從四個最為基礎的城市生活空間入手,呈現(xiàn)城市日常生活的流動意涵,。
城中村一章著眼于城市化浪潮中最被人忽視的聚居“飛地”,它曾是許多外來人口的落腳點,,記述著遷徙中的普通人如何在城市中尋找安身之所,。如果我們要在中國的大城市里尋找最有人情味與煙火氣的地方,非城中村莫屬,。作為城市中最為混雜共生的自發(fā)性社區(qū),,城中村為我們提供了何為社區(qū)感、何為生活附近性的最佳詮釋樣本,。只是,,伴隨城市化的發(fā)展進程,城中村也不可避免地面對“士紳化”的沖擊,。
▲在北京市第六醫(yī)院24小時核酸檢測門診,,護士為市民進行核酸采樣,。圖/新華社 “5·12”國際護士節(jié)如期而至,今年我國護士節(jié)的主題是“關愛護士隊伍,,護佑人民健康”
2022-05-12 09:51:22新京報▲家庭成員之間的冷淡或漠視,作為一種冷暴力,,后果不亞于身體侵害,,同樣不為法律所容忍
2022-03-27 18:51:00新京報▲6月6日,北京豐臺管控區(qū)考生帶著行李陸續(xù)走進自己的房間,。新京報記者陶冉通訊員徐偉攝 6月7日,,又是一年高考日。在每一年的重要時間刻度上,,恐怕沒有哪個日子能比高考日更牽動人心
2022-06-07 00:11:16新京報▲5月24日,,豐臺區(qū)芳星園二區(qū)核酸檢測點,,居民核酸采樣前進行個人信息登記,工作人員旁邊放置了電風扇
2022-05-27 00:00:59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