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四川德陽的市民羅某到某火鍋店就餐,服務員以“須關(guān)注商家公眾號”為由,,拒不提供紙質(zhì)菜單,,并要求羅某通過掃碼點餐,,強制收集其個人信息。羅某認為,,該火鍋店的行為既不合法,、也不正當、更無必要,,侵犯了原告?zhèn)€人信息,,故將商家訴至德陽市旌陽區(qū)法院,要求火鍋店刪除個人信息,,賠禮道歉,。接到起訴后,旌陽區(qū)法院對此進行了審理,。
德陽市旌陽區(qū)人民法院審判員彭詩文
:這起案件中,,火鍋店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行為,違反了法律規(guī)定的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侵犯了羅某的個人信息,。我院依據(jù)法律規(guī)定,,判決火鍋店停止侵權(quán),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刪除羅某的個人信息,。
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羅某到火鍋店就餐,并無必要提供手機號,、生日,、姓名、地理位置,、通訊錄等與餐飲消費無關(guān)的信息,。法院判決餐廳停止侵權(quán),于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nèi)刪除獲取羅某的個人信息,。
掃碼有禮,?小心有詐!
除了強制掃碼,,掃碼送水杯,、掃碼有禮等也成為頻繁出現(xiàn)的一種詐騙形式。詐騙分子利用一些人“好奇”的心理,,在免費送的禮物上印上二維碼,,通過誘導掃碼實施詐騙。
2022年12月,,江蘇常州市民小程收到一個來自陌生寄件人的快遞,,里面是一只水杯,杯身印有二維碼,。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小程掃描了二維碼,隨后被加入一個聲稱是“某團商家”的福利群,。
江蘇常州武進區(qū)人民檢察院第二檢察部員額檢察官周荻淳
:群里有大量的其他用戶,,都是嫌疑方所控制的,他們就說自己獲得了某某獎勵,,需要怎么操作,。被害人看到其他人也進行了這樣一個操作,獲得了相應的利潤,,那么被害人也就相信了,。
一開始,,小程確實通過所謂“做任務”賺到了300多元。當小程以為有利可圖連續(xù)投入了近17萬元,,直到朋友提醒才意識到被騙,,于是立刻報警。
原標題:蟹卡系刷單騙局!多位網(wǎng)友稱收到不明快遞,,警方提醒近日,,多位網(wǎng)友稱收到不明快遞“蟹卡”,疑似詐騙,。相關(guān)話題一度沖上熱搜第一,。
2023-10-08 16:16:57這張蟹卡系刷單騙局原標題:監(jiān)督故事 | 差旅報銷單背后的貓膩 “這一紙?zhí)幏纸o我敲了一記響亮的警鐘。
2023-11-22 16:52:12中紀委披露:差旅報銷單背后的貓膩原標題:停車繳費、手機點餐都需先掃碼注冊會員,?小心個人信息被“穿透”如今,,掃碼消費已經(jīng)十分常見。吃飯要掃碼點餐,、停車要掃碼繳費,、購物還要掃碼辦會員,。
2023-10-16 09:11:34個人信息泄露新華社北京9月1日電(記者陽娜)記者8月31日從北京市網(wǎng)信辦獲悉,為進一步規(guī)范北京掃碼消費服務經(jīng)營行為,,切實保護消費者個人信息合法權(quán)益
2023-09-01 10:51:20北京出臺政策規(guī)范掃碼消費服務原標題:“掃一掃”成生活“必選項”,?人民日報刊文:別讓掃碼成負擔掃碼點餐、掃碼排隊,、掃碼開門……如今,,二維碼已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拿出手機“掃一掃”也成為大家日常生活習慣,。
2023-11-20 15:13:58人民日報評掃碼成生活必選項